爱尚秀 > 生活 > 正文

​夕又米是谁的品牌?夕又米现在有对象吗

2023-10-12 03:48 来源:爱尚秀 点击:

夕又米是谁的品牌?夕又米现在有对象吗

夕又米是中国食品加工企业夕阳集团旗下品牌之一。夕又米以高品质、健康、绿色的理念,选用优质的食材和科学的加工工艺,生产各类方便速食品,如速食米饭、包子、馒头等。其产品以方便、美味、营养为特点,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同时,夕又米还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例如帮助困难地区学生改善饮食,支援贫困地区发展等。夕又米成立于2001年,目前已经成为国内知名的快速餐饮品牌之一。

一:夕又米是谁的品牌

认识夕又米的时候,高晓松已经36岁,而那时的夕又米只是参加选美比赛,涉世未深的17岁少女。高晓松对夕又米又是一见钟情,于是展开了疯狂的追求。在夕又米之前,高晓松已经有过几段感情,但每段感情都好像无疾而终,归根到底的原因,还是男人的个性决定的吧,男人都喜新厌旧,这似乎是男人的天性。

虽然这个男人已经有过几段的感情,但是夕又米还是很快被高晓松所攻克,两人很快堕入爱河。

2007年2月,夕又米19岁的时候,高晓松与其结婚,婚后两人育有一女,两人过了几年“宠妻”的生活模式。但很快高晓松厌倦了这样的生活,2012年两人离婚,这段感情走到了尽头。离婚后的夕又米自创服装品牌,原创服饰品牌DEAMON,做得有声有色。可是经常有人拿她跟高晓松放到一起,甚至很多人都认为,她在利用高晓松炒热度。

女人报复男人最好的方式是努力做好自己,夕又米做到了,经过几年的努力,现在的她,是服装品牌的创始人,也是知名的时尚博主,自身就是带有流量的人。

现在已经很少有人认为她在炒作,在蹭高晓松的热度,因为她自己本身就是名人。就正如范冰冰所说的,我不会嫁入豪门,因为我自己就是豪门,这才是女人的底气所在。

将自己变得更加强大,让自己活得更好,这才是女人报复女人最好的方式,这才是女人最成功的地方,也是最值得让人钦佩的地方。相反地,高晓松近年来却口碑下滑,受到大家的鄙视。

女人有自己独立的赚钱能力,有自己健康的身体,有自己热爱的事业和有自己爱和爱自己的家庭和子女,这样的人生就圆满了。至于男人,已经成为了女人可有可无的附属品。只要女人活出自我,那么男人其实真的只是陪衬品而已。

高晓松直播“翻车”,引起舆论哗然。

高晓松应邀进行直播,分享读书心得。本来是正常的谈话,结果直播时,一众网民却齐齐赶来“拆台”,评论区充斥着一片怒骂之声。

要知道,三年前,网友还会因为高晓松前妻的黑料,齐刷刷地选择“抱紧矮大紧”。

他的那句“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更是触动了多少落魄文艺青年柔软而又理想化的内心。

或许是不爽于评论区粗鲁的语言,或许是自己感到尴尬。高晓松选择中途离场,再没有回来。而这,像极了他和前妻夕又米的婚姻。

三年前,一张聊天记录截图流出,瞬间引爆网络。

据称,截图的主人是一个“

而这个“

聊天记录放出之后,网友纷纷讨伐炒作的“夕又米”。

恰巧那个时候,《我的前半生》正在热播,剧中的罗子君和夕又米在境遇上有某些相似点。

又恰巧,夕又米在自己的

很不巧地,一众网友开始质疑:你自比罗子君,不就等于暗中说高晓松就像渣男陈俊生吗?这样蹭前夫的热度,是因为要给你的品牌炒作吗?

于是,网友的讨伐便开始了。

无奈,夕又米不得不再次澄清:品牌没有新款要上市,不需要这样炒作;拖欠离婚费这个剧情太狗血

文章想要表达的核心思想是“我的归宿就是健康与才干,我已找回我自己,我就是我的归宿。”抹黑攻击、恶意造谣会依照法律程序采取措施。

在娱乐圈中,两个明星咖位相差无几,还会被粉丝指责对方蹭自家的热度。更何况那时的夕又米,除了名字怪点,确实也拿不出和高晓松匹敌的名气。

甚至再稍微深挖一下,夕又米原名徐粲金。这下,连名字也是普普通通的。

在流量为王的时代里,出现在聚光灯下的人设重要,热点和流量也很重要。于是夕又米之前的名号是“高晓松隐藏的小娇妻”,而现在的名号是“高晓松的前妻。”

不管她愿不愿意,她的名头似乎都要和高晓松捆绑在一起。

而这场捆绑,始于她的17岁,结束于她名气大过高晓松之时。

夕又米第一次见到高晓松,是在一场选美大赛上。

他是评委,她是选手。

那时的夕又米,17岁,涉世未深,刚到北京,孤身漂泊,生得肤白貌美大长腿,完全符合高晓松的审美;

那时的高晓松,36岁,出生于书香门第,清华才子,事业有成,有着鬼斧神工的长相,和足以匹敌才华的重量,被网友亲切地称为“矮大紧”。

两人的年龄差,比当时夕又米的年龄还要大。但当爱情到来的时候,大有“山河皆可平”的气势。

据传,为了能让家人更好地接受夕又米,高晓松把她送到国外“镀金”,然后对家人称夕又米是他在美国认识的留学生。

不久,夕又米怀孕。2008年,二人在美国结婚。年底,女儿出生。

此时的夕又米,不到20岁。对她而言,高晓松是丈夫,更是人生导师。小到看什么电影、听什么音乐,大到对世界有什么看法,夕又米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丈夫的影响。

高晓松本人对于这段“老夫少妻”的相处模式特别满意,一度成为炫妻狂魔。在这期间,他说出了那句被认为是“养成”系实锤的言论:

“她跟我一起的时候还很年轻,甚至还没进入社会,所以她的基本世界观都是我塑造的。相比之下,找一个年龄比较大的、被周围圈子的人塑造出来后你再去改的妻子,后者多累人啊。”

对于这段话,支持的人说这样更能灵魂契合。反对的人则认为这不过是改头换面的“童养媳”模式。

但不管外人怎么看,那时的他们,确实是幸福的。

高晓松在节目上说自己不愿出去应酬,会陪妻子吃晚饭

一家三口会唱着歌去洛杉矶看日落;上一秒,高晓松还在给别人科普美国民主,下一秒,老婆 *** 打来,他瞬间破功,拿起 *** 第一句话便是:

“老婆,我爱你!”

2011年,高晓松因酒驾入狱,出狱后更是直言:“只有老婆对我不离不弃……在看守所的时候特想我老婆。”

正是因为前期如此甜蜜,所以当高晓松离婚的时候,错愕的不仅有夕又米,还有一 *** 吃瓜群众。

2013年,高晓松忽然提出了离婚。

三天后,高晓松收拾完自己的东西,离开了家,只留下空荡荡的房间和一脸错愕的夕又米。

她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也不知未来要怎么办。失眠、暴瘦、痛哭流涕、迷茫,充斥了她那段时间的生活。

关于二人离婚的原因,高晓松说:“生活方式和未来规划有分歧。”

夕又米说:“他和我在一起不快乐,他想要更多的自由和创作空间。”

当然,离婚案中素来也不缺恶意揣测的“神探们”,有网友说:“如果她生的是儿子,且孩子和矮大紧外形一模一样,他们就不会离婚了。”

也有网友说:“你看他们的合照,每次都是夕又米抱孩子,矮大紧在一边独自美丽,就知道他们的婚姻不会持久。”

问世间情是何物,爱了就是爱了,再大的差距好像都不是问题;不爱了,就是不爱了,再小的区别也能成为压死婚姻的最后一根稻草。

婚姻中的夕又米,如同温室的花朵,没有上过一天班。忽然有一天,这朵花就这样毫无征兆地被扔在了暴雨中。

长不过执念,短不过善变。问世间情为何物,只教人疑惑怎么就莫名其妙在一起了,困惑怎么就莫名其妙分开了。

不过还好,女儿还在身边。

一天,女儿很难过地告诉她,班里的一个小男生突然不给他玩了,因为他又喜欢上了别的女生。

夕又米听后马上说:“这样不负责的男生我们不喜欢他了。”

但女儿却说:“可是他也有选择的权力啊。”

一语惊醒梦中人。每个人都有选择的自 *** 利,高晓松有选择离开的权利,夕又米也有重新来过的权利。

离婚一年后,夕又米在微博上发表了长篇小作文《我不是小娇妻,我是夕又米》。高晓松随后转发,并且评论道:“读了,有许多感动和惭愧,也为你一年来事业有成骄傲。”

如果把婚姻看成是女人的第二次投胎,夕又米很不幸地“家道中落”了,不过没关系,她从来不缺从头再来的勇气。

夕又米曾讲过一个故事。

有一个美丽的姑娘,刚出生就被父母抛弃,只因为她是人头花瓶身。

幸运的是,她被一个杂技团的老板搭救;不幸的是,她爱上了杂技团的耍猴郎。

真心错付,花瓶女不但身心俱裂,而且还被耍猴郎无情打碎,随手丢弃在了枯井之中。

谁知,井底竟有一副骸骨,花瓶女便把五脏六腑都寄居在骸骨上,慢慢开始了自己的重生。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第二年,天大旱。一位年轻后生来井边取水,意外将花瓶女打捞上来,于是二人开始了没羞没臊的甜蜜生活。

和故事中的花瓶女不同,夕又米不是用爱情拯救自己,而是选择了自我救赎与自我重生。

离婚前,她衣食无忧,孩子也不用她照顾。百无聊赖之下,便经常看一些服装设计的书打发时间。没想到,这个小小的爱好最终救助了自己。

离婚后,她萌生了自己做一个品牌的想法。没有资源和人脉,没有高晓松的帮助,没有创业的经验,但她有一腔真诚和不怕输的勇气。

她和合伙人6月份注册公司,然后坐火车去找加工厂,谈合作,做客服,谈物料,也因为一条多收了2块钱的拉链和售货员大吵。最终第一批成衣在8月份上线。

如今的夕又米,除了高晓松前妻的名头,还是一名时尚博主,服装设计师,也是郭碧婷的闺蜜,二人的关系好到甚至传出绯闻的程度。

后来,夕又米又被爆出和张子萱的前夫杨一柳恋爱,不过也是以分手告终。

事业经营得有声有色,女儿也教导得格外出色。

夕又米甚至出了自己的歌。因为她的原名叫徐珊珊,“珊”和“三”谐音,于是网友称她为“三哥”,甚至有人喊话:“小姐姐,你现在是我的人生目标。”

她不再是依偎在高晓松身边的稚嫩少女,她的眉宇之间,除了岁月的沉淀和积累,还有和世界交手后的气场,也有越来越受追捧的自信。

真正强大的人,从来不是对别人够狠,别人够爽,扇巴掌的声音够大,而是拳打看似无解的苦难,脚踢千变万化的人生。

最重要的是,以树的姿态挺拔地活着,而不是那攀附的凌霄花。

毕竟,你最大的底气,始终是你自己。

二:夕又米原名

168~175

夕又米,本名徐粲(càn)金,高晓松前妻。1988年3月23日出生于商丘市。内地知名时尚博主,潮人,服装设计师。2014年6月28日 ,徐粲金在自己的微博发布声明,称去年6月已与高晓松签署离婚协议。两人2007年2月结婚,育有一女,离婚后将共同抚养女儿。

三:夕又米个人资料

2020年,高晓松在满屏的谩骂声中,结束了自己人生中的最后一场直播。自此之后,他就彻底消失在公众面前。而前妻夕又米却搭上了电商的快车,在服装行业混得风生水起。

高晓松和夕又米是如何结识的?他们从相知到相恋都经历了什么?两人离婚后都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为何现状天差地别?

考入清华,写下成名曲

1969年,高晓松出生在北京的一户高知人家。他出生的起点,是很多人穷极一生,都无法到达的终点。

高晓松曾向媒体表示:“在我家,硕士等同于文盲”。他说这话,还真不是狂妄自大。他的父亲高立人和母亲张克群,都是清华大学的高材生;他的外公张维,是深圳大学的第一任校长;他的舅舅、舅妈也都毕业于清华大学。他的外婆陆士嘉,不仅是航空行业的佼佼者,更是中国空气动力学专业的领头羊。

1982年,高晓松顺利考入北京市第一批重点高中——北京第四中学。就读于尖子班的他,就算高考迟到了20多分钟,仍然能以“比录取分数线高60多分”的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

1990年大学期间,对本专业无感的高晓松,不可自拔地迷上了音乐,于是和老狼及其他同学组建了乐队“青铜器”。

那时,高晓松还没有发福,留着一头飘逸的长发,迷倒了一大片清纯少女。其中,也包括高晓松的初恋女友——“红”。

这个叫“红”的女生,也算是高晓松的“贵人”。因为高晓松的成名曲《同桌的你》,就是为初恋女友“红”梳妆时,突发灵感写出的。

不过,刚开始这首歌并没有火,等这首歌火了,高晓松已经和这位初恋女友分手了。

夕又米是谁的品牌?夕又米现在有对象吗-第1张图片-

退学拍广告,闪婚又闪离

1991年,心高气傲的高晓松,从清华大学退学,以备考北京电影学院研究生的名义,在家躺平,无所事事。他没有付出辛勤的汗水,自然与北影的录取通知书无缘。

1992年,清华、北影都落空的高晓松,只能托朋友在亚视找了份编导的工作,从此他开始一门心思学习拍广告。没想到,“拍广告”这项技能,为他的人生开辟了另一番天地。

他幸运地接到了一个红酒厂的广告,并在当时那个年代里,赚到了3000多块的巨款!有钱之后,高晓松马上成立了自己的广告公司,并为老狼、林依伦等歌手拍摄了mv。

20岁出头的高晓松,就已经风光无限,不仅拥有了人生中第一辆车,还相继推出了《睡在我上铺的兄弟》、《恋恋风尘》等多首歌曲,传唱于大江南北。

1996年,年仅27岁的高晓松事业如日中天,红得发紫。年少有成让这个不羁的少年,膨胀得一发不可收拾。

1999年,被称为风流浪子的高晓松开始了他的第一段婚姻。女孩名叫沈欢,是一名律师。据说高晓松在校外开车溜达时,无意间看见了当时还是学生的沈欢,一见钟情!第二天就邀请对方参加他组织的饭局,第三天直接向对方求婚……

沈欢起初并不愿意闪婚,但高晓松采取了一种别致的求婚方式——用烟头烫自己的胳膊,来表明自己的诚意。沈欢被这种所谓的“真诚”感动,高晓松如愿以偿抱得美人归!

尽管求婚方式别出心裁,依旧改变不了两人有缘无份的事实。 2002年,他们和平结束了为期3年的婚姻。

家庭背景不同,造就了三观不同

在高晓松恋爱、喝酒、唱K,红极一时的时候,他的妻子夕又米才刚刚出生。

夕又米原名叫徐珊珊,后来改名叫徐粲金;高晓松为了叫着亲切,将她名字里的“粲”字分解,便有了“夕又米”的爱称。

1988年,夕又米出生于商丘市的一个普通人家。父母都是做小本生意的,除了做生意,他们还会理财。所以夕又米的生活,虽达不到大富大贵,却也衣食无忧。

10岁时,父母将她送到了北京求学。小小年纪就进入北漂的行列,夕又米并没有被艰苦的生活击退,反而激起了她的斗志。她下定决心,要在北京混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于是她开始频繁参加各种选秀,试图靠外貌优势出现在荧幕面前。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全国各地拥有明星梦的女孩都为了参加选秀,纷纷来到了北京。夕又米在众多选秀美女中,只是不起眼的一个。为了能在偌大的北京生存下去,毫无人脉的夕又米,只能先从 *** 模特做起,靠接一些小广告,来维持生计。

彼时事业坎坷、举步维艰的夕又米,和名利双收、风流不断的高晓松还不认识。但截然不同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经历,注定让两人的三观天差地别,在今后的结合中,难以长久。

不愿被婚姻束缚,为创作再离婚

一转眼到了2005年,《南都》举办“深圳小姐大赛”,17岁的夕又米自然不可能错过这次机会,而高晓松,恰好是“深圳小姐大赛”节目组请的评审老师。

高晓松一眼就相中了身高一米七,长得漂亮的夕又米,对她展开了猛烈追求。情窦初开的夕又米,怎能抵挡得住眼前这个成熟老道,功成名就的男人,在高晓松甜言蜜语里,两人很快开始了一段恋情。

夕又米原本想通过选秀节目出道,不曾想没当成明星,反而成了明星的老婆。但不得不说,在高晓松的帮助下,夕又米至少奋斗了10年。

2007年,高晓松和夕又米如胶似漆,他们不顾父母的反对和外界的看法,毅然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并在结婚的第二年,迎来了他们的女儿。

婚后,两人生活甜蜜,在各大社交软件上频繁秀恩爱,颇有相伴终生的态度。但这种看似完美的婚姻,最经不起的就是茶米油盐、鸡毛蒜皮的考验。

夕又米是典型的东方女性,她将家庭看作一切,甘愿为家庭和爱人放弃自己的事业。所以在结婚后,夕又米一直过着手心朝上的生活。

长此以往,当女人还在“为家庭牺牲”的自我感动中乐此不疲时,男人早已厌倦。于是,2013年,高晓松不痛不痒的一句:“我感到不快乐,我想要更多的自由和创作空间”,结束了两人的爱情。

或许女人只有被伤害后,才能真正长大。

同年6月,夕又米化悲愤为力量,只身前往江苏,与服装工厂谈合作,决定成立自己的设计品牌。2014年,两人官宣离婚 。

被感情伤透了的夕又米,从此一门心思搞起了事业。

不当言论,将一手好牌打稀烂

离婚后的高晓松,也离开了音乐界,辗转于各大综艺节目,高谈阔论。2013年,高晓松的个人秀《晓说》,拉开帷幕!

短短3个月时间,《晓说》的总播放量就已经超过了3000万次。高晓松摇身一变,成为了广大网友们口中的“公知”。

俗话说:人狂必有灾,风狂必有雨。

慢慢地,很多人发现高晓松的言论存在多处致命的错误。比如,高晓松曾公开发表:“美国是中国的大恩人”、“中华民族不善战”、 “北方人都是叛徒”等观点。

直到他说出那句:“台湾并非是中国的固有领土”后,网友终于不再容忍,无情地撕裂了高晓松“伪文青”的面具!

彼时网友又扒出:依靠“地摊文学”,长期在中国捞钱的高晓松,其实早已拿到了绿卡,进入了美国国籍。而他一直用来炫耀的高等学历,也并没有真正毕业,而是肄业。

不仅如此,网友还曝出:他的《晓说》,其实并非原创,而是抄袭了一位女博士的手稿。2020年,高晓松在一片指责声中,消失在荧幕前。

自此之后,高晓松的节目统统被强制下架,红极一时的《晓说》,也草草落下帷幕。

相对于高晓松的陨落,夕又米的人生却迎来了 *** 。她成立了属于自己的个人服装品牌“Deamon”,并通过线上直播带货,生意十分兴隆。

如今的夕又米,虽没有在公共萤幕上崭露头角,但自己的小日子却过得十分红火。不仅事业有成,家庭也美满幸福。

现任老公虽不如往日的高晓松名气大,却也家境殷实,生活富裕,两人婚后又添了一个儿子。现在的夕又米,不仅儿女双全,还被现任老公宠得像个小公主。

35岁的夕又米,在挫折中成长、强大,54岁的高晓松,却在骂声中沉沦、销声匿迹。曾经的一对璧人,如今一个低开高走,一个一手好牌打稀烂。这其中的反转,令人唏嘘!

有人说:“高晓松的人设崩塌,一部分原因,

其实,高晓松的惨败,归根结底,是自己的“狂妄”种的因;而夕又米的成功,是自己的“坚韧”结的果。这世间,并没有谁是谁的靠山和大树,也没有谁是谁的克星和死穴。

一切成败,喜忧,贵贱,都取决于自己。自己的人生如何演绎,取决于自己想将自己塑造成什么角色。

大多数女性当了全职妈妈,自身价值就无法体现,这样就很容易被别人踩在脚下,自己也会因此瞧不起自己。久而久之,便会活成自己最讨厌的样子。

希望所有女人都可以像夕又米一样,活出自己的精彩,找回事业与自信。

高晓松和夕又米这一对才子佳人的故事,我之前也都听说过,包括他们两个离婚当时也是挺轰动的,尤其是离婚的原因,高晓松说的轻描淡写很文艺,当时也遭到了不少人的口诛笔伐,觉得他不够负责任。也有很多人感慨夕又米年纪轻轻就嫁给了比自己年龄大那么多的高晓松,结婚之后放弃了自己的事业,相夫教子,最后却从婚姻中出局,是个挺悲伤的故事。

我记得诺贝尔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写过一本书叫《思考快与慢》,前些年很火的,里边就讲到很多心理学的现象。其中我印象很深刻的就是他说比如说我们去看一本小说或者是看一部电影,我们怎么去评判这个故事是一个悲剧还是喜剧呢?往往我们看的都是结局。

比如说在和平年代夫妻两个人相爱结婚生子,踏踏实实平平静静的在一起,可能过了几十年,但是呢,等两个人年老的时候,忽然一方因为有了婚外更喜欢的人选择了离婚,导致婚姻破裂。这种情况我们往往把它定义为是一个悲剧。那我们再对比另外一个故事,在这种比较动荡或者是战争年代,两个年少的男女互生情愫,私定终身。但是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每个人都身不由己,两个人被迫分隔两地,甚至分隔两国,各自在漫长的动荡的岁月里经历了生活的磨练和风风雨雨。日子过得真是苦和孤独啊。但是当两个人年迈的时候,因为一个偶然的契机又相遇了,两个人又在一起了,哪怕是只度过了短暂的几个月的时光,我们都认为这是一个喜剧。

这就是用故事的结局来定义故事的悲喜,而实际上故事的过程才是漫长岁月里真正发生的点点滴滴,才是真正对两个人产生影响的那些东西。

所以回到高晓松和夕又米的这个故事里,我觉得两个人当时一见钟情,情投意合,生儿育女,在一起度过了很多开心的日子。高晓松以他的才情和阅历,肯定对西柚米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即使过了一些年之后,两个人分开了也是一个很自然的结局,谈不上悲喜。置身事外的我们也没有办法用责任去指责高晓松,更没有必要用悲惨去怜悯夕又米。

看别人的故事如此,看我们自己人生中的每一段经历也如此。如果我们能把自己人生中每一段关系,每一段聚散离合都看成是一段故事而已,不执着于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不以结局去定义成败悲喜。只要在两个人相处的那段时光里,彼此尽心尽力,彼此互动产生了影响,那都是我们生命中的一段经历而已。而这一段一段的经历,最终丰富了我们的生命,让我们成为了现在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