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苏轼原文(赤壁赋苏轼被贬哪里)
赤壁赋苏轼原文(赤壁赋苏轼被贬哪里)
赤壁赋苏轼原文,并加以改动,成为“赤壁赋”。这篇赋的内容主要是赞美黄州的自然风光,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感慨。全文如下:“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刘备的儿子刘禅,在诸葛亮的辅佐下,建立了蜀汉政权,成为三国鼎立的一方霸主。刘备死后,刘禅继位,但是他并没有什么治治国理政的才能,所以在位期间,国家一直处于动荡不安的状态。公元263年,邓艾偷渡阴平,直逼成都,刘禅投降,蜀汉灭亡。
1、赤壁赋全文?
《赤壁赋》
【宋】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译文:
壬戌年秋,七月十六日,苏轼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举起酒杯向同伴敬酒,吟诵着与明月有关的文章,歌颂窈窕这一章。
不多时,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徘徊在斗宿与牛宿之间。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清泠泠的水光连着天际。任凭小船儿在茫无边际的江上飘荡,越过苍茫万顷的江面。我的情思浩荡,就如同凭空乘风,却不知道在哪里停止,飘飘然如遗弃尘世,超然独立,成为神仙,进入仙境。
这时候喝酒喝得高兴起来,用手叩击着船舷,应声高歌。歌中唱道:“桂木船棹呵香兰船桨,迎击空明的粼波,逆着流水的泛光。我的心怀悠远,想望伊人在天涯那方”。
有吹洞箫的客人,按着节奏为歌声伴和,洞箫呜呜作声:像是怨恨,又像是思慕,像是哭泣,又像是倾诉,尾声凄切、婉转、悠长,如同不断的细丝。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妇听了落泪。
苏轼的容色忧愁凄怆,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问道:“曲调为什么这样悲凉呢?”同伴回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苍翠。
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麾下的战船延绵千里,旌旗将天空全都蔽住,在江边持酒而饮,横执矛槊吟诗作赋,委实是当世的一代枭雄,而今天又在哪里呢?
何况我与你在江边的水渚上捕鱼砍柴,与鱼虾作伴,与麋鹿为友,我们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敬酒。
我们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颗粟米那样渺小。唉,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羡慕长江没有穷尽。我想与仙人携手遨游各地,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我知道这些不可能屡屡得到,只得将憾恨化为箫音,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
苏轼说:“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不断流逝的就像这江水,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时圆时缺的就像这月,但是最终并没有增加或减少。
可见,从事物易变的一面看来,天地间没有一瞬间不发生变化;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与自己的生命同样无穷无尽,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何况天地之间,凡物各有自己的归属,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令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
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送到耳边便听到声音,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止,享用这些也不会有竭尽的时候。这是造物者恩赐的没有穷尽的大宝藏,你我尽可以一起享用。”
于是同伴高兴的笑了,清洗杯盏重新斟酒。菜肴和果品都被吃完,只剩下桌上的杯碟一片凌乱。苏子与同伴在船里互相枕着垫着睡去,不知不觉天边已经显出白色。
扩展资料
赏析
此赋通过月夜泛舟、饮酒赋引出主客对话的描写,既从客之口中说出了吊古伤今之情感,也从苏子所言中听到矢志不移之情怀,全赋情韵深致、理意透辟,实是文赋中之佳作。
文章写了主客对话,表达了正反两方面的观点,最后以第5段作结。第5段写客被苏轼说服了,满面春风,换却愁颜。“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这次更加欢快,不免开怀畅饮,直到“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客解决了思想问题,心情舒畅,无所忧虑,于是同苏轼“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跟文章开头的“泛舟”“月出”遥相呼应;一枕好睡醒来了,一宿晚景过去了,一次赤壁之游结束了,一篇《前赤壁赋》也随之收尾了。
而读者则在经历了一番江上月夜泛舟,听取了一场关于宇宙人生的对话之后,却还久久地沉浸在作者优美笔调所表现的诗一般的意境之中。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汉族,眉州人。北宋诗人、词人,宋代文学家,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之一,“唐宋八大家”之一。
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其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现存诗3900余首。代表作品有《水调歌头·中秋》、《赤壁赋》、《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记承天寺夜游》等。
2、赤壁赋苏轼原文讲解?
优质回答1:
原文讲解:
宋神宗元丰二年四月,苏轼调任湖州知州,他给皇帝写的谢恩表里有一句话让人抓住了把柄,说他讥讽新党以及新党背后的皇帝,御史台的官员检索了他的全部诗文,又从里面找到大量疑似攻击新政的句子。于是苏轼在元丰二年七月被捕,期间遭遇了刑讯逼供。汉代的御史台院子当中的大树上曾经栖息着成群的乌鸦,所以御史台也称乌台,苏轼的这个事件史称“乌台诗案”。
后来这件事越闹越大,有一种收不住场的感觉,直到本年腊月底宋神宗亲自出面,终结了乌台诗案。处理的结果是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安置,差不多相当于我们今天从领导岗位被降为科员使用,没有实际的行政权力。微薄的工资不够养家糊口,所以他在黄州东门外的坡地上开荒耕种,给自己取了个号,叫东坡居士,后世称他为苏东坡。
黄州生涯是苏东坡的人生谷底了,但是他在这里写了许多著名的作品,包括像寒食诗、念奴娇、前后赤壁赋,黄州就是今天的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历史上黄冈市出过九百多名进士。在黄州城外临江处有一座山,山体崖石呈赤赭色,陡峭如刀削壁立,所以称赤壁。
苏东坡在元丰五年七月和十月曾两次来赤壁游玩,他写了两篇赤壁赋,七月写的这一篇,称为《前赤壁赋》,算是苏东坡的代表作之一了。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每个月的初一称为朔,朔字左边半边屰(nì),其实就是魂魄的魄,是指月亮刚刚开始出现的微光。朔就是指月亮刚刚从黑暗中复明。每个月的望日就是指十五,就是月亮呈现满月状态的这一天。
为什么满月非要用望字呢?《左传·桓公三年》这一年七月发生了日食,在这条内容下面孔颖达有一条注文:“月体无光,待日照而光生。半照即为弦,全照乃成望。”就是说月亮本身是不发光的,需要靠太阳光照射它才会发光。太阳光照亮月球半边称为弦,太阳光将月球完全照亮称为望。这个望指日月相对,不是指我们用眼睛望月亮。
“望”:指七月十五;“既望”:就是望日的第二天,也就是七月十六;“既”:就是极尽,也就是完满状态达到了极点,再往后就要开始缺了。
元丰五年秋天,壬戌年七月十六。也就是公元1082年8月12日,苏东坡跟朋友一起来到黄州赤壁游玩,此时就是他写完《寒食诗》四个月之后。
优质回答2:
宋代词人苏轼的《赤壁赋》原文讲解:“此赋记叙了作者与朋友们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见所感,以作者的主观感受为线索,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反映了作者由月夜泛舟的舒畅。”
优质回答3:
全文讲解: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举起酒杯向同伴劝酒,吟诵《明月》中“窈窕”这一章。
不一会儿,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在斗宿与牛宿之间来回移动。白茫茫的水汽横贯江面,水光连着天际。
放纵一片苇叶似的小船随意漂浮,越过浩瀚无垠的茫茫江面。
浩浩淼淼好像乘风凌空而行,并不知道到哪里才会停栖,飘飘摇摇好像要离开尘世飘飞而起,羽化成仙进入仙境。
3、赤壁赋注音版原文?
优质回答1:
rén xū zhī qiū ,qī yuè jì wàng ,sū zǐ yǔ kè fàn zhōu yóu
壬 戌 之 秋 ,七 月 既 望 ,苏 子 与 客 泛 舟 游
yú chì bì zhī xià 。qīng fēng xú lái ,shuǐ bō bù xīng 。
于 赤 壁 之 下 。 清 风 徐 来 , 水 波 不 兴 。
jǔ jiǔ zhǔ kè ,sòng míng yuè zhī shī ,gē yǎo tiǎo zhī zhāng
举 酒 属 客 , 诵 明 月 之 诗 ,歌 窈 窕 之 章。
shǎo yān ,yuè chū yú dōng shān zhī shàng ,pái huái yú
少 焉 ,月 出 于 东 山 之 上 ,徘 徊 于
dòu niú zhī jiān 。bái lù héng jiāng ,shuǐ guāng jiē tiān
斗 牛 之 间 。白 露 横 江 , 水 光 接 天
。zòng yī wěi zhī suǒ rú ,líng wàn qǐng zhī máng rán 。hào
。 纵 一 苇 之 所 如 , 凌 万 顷 之 茫 然 。浩
hào hū rú féng xū yù fēng ,ér bù zhī qí suǒ zhǐ ;piāo piāo
浩 乎 如 冯 虚 御 风 ,而 不 知 其 所 止 ; 飘 飘
hū rú yí shì dú lì ,yǔ huà ér dēng xiān 。
乎 如 遗 世 独 立 ,羽 化 而 登 仙 。
yú shì yǐn jiǔ lè shèn ,kòu xián ér gē zhī 。gē yuē
于 是 饮 酒 乐 甚 ,扣 舷 而 歌 之 。歌 曰
:“guì zhào xī lán jiǎng ,jī kōng míng xī sù liú guāng 。
:“桂 棹 兮 兰 桨 ,击 空 明 兮 溯 流 光 。
miǎo miǎo xī yǔ huái ,wàng měi rén xī tiān yī fāng 。”kè
渺 渺 兮 予 怀 , 望 美 人 兮 天 一 方 。”客
yǒu chuī dòng xiāo zhě ,yǐ gē ér hé zhī 。qí shēng wū wū
有 吹 洞 箫 者 ,倚 歌 而 和 之 。其 声 呜 呜
rán ,rú yuàn rú mù ,rú qì rú sù ;yú yīn niǎo niǎo ,bù jué
然 ,如 怨 如 慕 ,如 泣 如 诉 ;余 音 袅 袅 ,不 绝
rú lǚ 。wǔ yōu hè zhī qián jiāo ,qì gū zhōu zhī lí fù 。
如 缕 。舞 幽 壑 之 潜 蛟 ,泣 孤 舟 之 嫠 妇 。
sū zǐ qiǎo rán ,zhèng jīn wēi zuò ,ér wèn kè yuē :
苏 子 愀 然 , 正 襟 危 坐 ,而 问 客 曰 :
“hé wéi qí rán yě ?”kè yuē :“‘ yuè míng xīng xī ,wū
“何 为 其 然 也 ?”客 曰 :“‘ 月 明 星 稀 ,乌
què nán fēi 。’ cǐ fēi cáo mèng dé zhī shī hū ?xī wàng
鹊 南 飞 。’ 此 非 曹 孟 德 之 诗 乎 ?西 望
xià kǒu ,dōng wàng wǔ chāng ,shān chuān xiāng miù ,yù hū
夏 口 , 东 望 武 昌 , 山 川 相 缪 ,郁 乎
cāng cāng ,cǐ fēi mèng dé zhī kùn yú zhōu láng zhě hū ?fāng
苍 苍 ,此 非 孟 德 之 困 于 周 郎 者 乎 ? 方
qí pò jīng zhōu ,xià jiāng líng ,shùn liú ér dōng yě ,zhú
其 破 荆 州 ,下 江 陵 , 顺 流 而 东 也 ,舳
lú qiān lǐ ,jīng qí bì kōng ,shāi jiǔ lín jiāng ,héng shuò
舻 千 里 , 旌 旗 蔽 空 , 酾 酒 临 江 , 横 槊
fù shī ,gù yī shì zhī xióng yě ,ér jīn ān zài zāi ?kuàng
赋 诗 ,固 一 世 之 雄 也 ,而 今 安 在 哉 ? 况
wú yǔ zǐ yú qiáo yú jiāng zhǔ zhī shàng ,lǚ yú xiā ér yǒu
吾 与 子 渔 樵 于 江 渚 之 上 ,侣 鱼 虾 而 友
mí lù ,jià yī yè zhī piān zhōu ,jǔ páo zūn yǐ xiāng zhǔ
麋 鹿 ,驾 一 叶 之 扁 舟 ,举 匏 樽 以 相 属
。jì fú yóu yú tiān dì ,miǎo cāng hǎi zhī yī sù 。āi wú
。寄 蜉 蝣 于 天 地 , 渺 沧 海 之 一 粟 。哀 吾
shēng zhī xū yú ,xiàn cháng jiāng zhī wú qióng 。jiā fēi
生 之 须 臾 , 羡 长 江 之 无 穷 。挟 飞
xiān yǐ áo yóu ,bào míng yuè ér cháng zhōng 。zhì bù kě
仙 以 遨 游 ,抱 明 月 而 长 终 。知 不 可
hū zhòu de ,tuō yí xiǎng yú bēi fēng 。”
乎 骤 得 ,托 遗 响 于 悲 风 。”
sū zǐ yuē :“kè yì zhī fū shuǐ yǔ yuè hū ?shì zhě
苏 子 曰 :“客 亦 知 夫 水 与 月 乎 ?逝 者
rú sī ,ér wèi cháng wǎng yě ;yíng xū zhě rú bǐ ,ér zú mò
如 斯 ,而 未 尝 往 也 ; 盈 虚 者 如 彼 ,而 卒 莫
xiāo zhǎng yě 。gài jiāng zì qí biàn zhě ér guān zhī ,zé
消 长 也 。盖 将 自 其 变 者 而 观 之 ,则
tiān dì céng bù néng yǐ yī shùn ;zì qí bù biàn zhě ér guān
天 地 曾 不 能 以 一 瞬 ;自 其 不 变 者 而 观
zhī ,zé wù yǔ wǒ jiē wú jìn yě ,ér yòu hé xiàn hū ?qiě fú
之 ,则 物 与 我 皆 无 尽 也 ,而 又 何 羡 乎 ?且 夫
tiān dì zhī jiān ,wù gè yǒu zhǔ ,gǒu fēi wú zhī suǒ yǒu
天 地 之 间 ,物 各 有 主 ,苟 非 吾 之 所 有
,suī yī háo ér mò qǔ 。wéi jiāng shàng zhī qīng fēng ,yǔ
,虽 一 毫 而 莫 取 。惟 江 上 之 清 风 ,与
shān jiān zhī míng yuè ,ěr de zhī ér wéi shēng ,mù yù zhī
山 间 之 明 月 ,耳 得 之 而 为 声 ,目 遇 之
ér chéng sè ,qǔ zhī wú jìn ,yòng zhī bù jié 。shì zào wù
而 成 色 ,取 之 无 禁 , 用 之 不 竭 。是 造 物
zhě zhī wú jìn cáng yě ,ér wú yǔ zǐ zhī suǒ gòng shì 。”
者 之 无 尽 藏 也 ,而 吾 与 子 之 所 共 适 。”
kè xǐ ér xiào ,xǐ zhǎn gēng zhuó 。yáo hé jì jìn ,
客 喜 而 笑 ,洗 盏 更 酌 。肴 核 既 尽 ,
bēi pán láng jí 。xiāng yǔ zhěn jiè hū zhōu zhōng ,bù zhī
杯 盘 狼 藉 。 相 与 枕 藉 乎 舟 中 ,不 知
dōng fāng zhī jì bái 。
东 方 之 既 白 。
优质回答2:
苏轼
壬(rén)戌 (xū)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zhǔ)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shǎo) 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dǒu )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píng)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xián]而歌之。歌曰:“桂棹(zhào)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hè)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niǎo],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lí)妇。
苏子愀(qiǎo)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liáo),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zhú)舻(lú)千里,旌(jīng)旗蔽空,酾(shi)酒临江,横槊(shuò)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qiáo)于江渚(zhǔ)之上,侣鱼虾而友麋(mí)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páo)樽以相属(zhǔ)。寄蜉(fú)蝣(yóu)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sù)。哀吾生之须臾(yú),羡长江之无穷。挟(xié)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zhǎng)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zàng)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zhǎn)更(gēng)酌 (zhuó)。肴(yáo)核既尽,杯盘狼藉(jí)。相与枕藉(jiè)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gāo )。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yáo),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chán )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hú)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gǎo)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gāo )之下,揖(yī )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chóu)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wù )。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4、前赤壁赋赏析及启示?
优质回答1:
前赤壁赋》的文章原文及赏析
《前赤壁赋》是苏轼的赤壁赋之一,对后人影响深刻,下面是《前赤壁赋》的文章原文及赏析,欢迎参考!
原文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依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主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赏析
此赋通过月夜泛舟、饮酒赋诗
引出主客对话的描写,既从客之口中说出了吊古伤今之情感,也从苏子所言中听到矢志不移之情怀,全赋情韵深致、理意透辟,实是文赋中之佳作。
第一段,写夜游赤壁的情景。作者“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投入大自然怀抱之中,尽情领略其间的清风、白露、高山、流水、月色、天光之美,兴之所至,信口吟诵《诗经·月出》首章“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把明月比喻成体态娇好的美人,期盼着她的冉冉升起。与《月出》诗相回应,“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并引出下文作者所自作的歌云:“望美人兮天一方”,情感、文气一贯。“徘徊”二字,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柔和的月光似对游人极为依恋和脉脉含情。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白茫茫的雾气笼罩江面,天光、水色连成一片,正所谓“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游人这时心胸开阔,舒畅,无拘无束,因而“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乘着一叶扁舟,在“水波不兴”浩瀚无涯的江面上,随波飘荡,悠悠忽忽地离开世间,超然独立。浩瀚的江水与洒脱的胸怀,在作者的笔下腾跃而出,泛舟而游之乐,溢于言表。这是此文正面描写“泛舟”游赏景物的一段,以景抒情,融情入景,情景俱佳。
第二段,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作者饮酒乐极,扣舷而歌,以抒发其思“美人”而不得见的怅惘、失意的胸怀。这里所说的“美人”实际上乃是作者的理想和一切美好事物的化身。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这段歌词全是化用《楚辞·少司命》:“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恍兮浩歌”之意,并将上文“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的内容具体化了。由于想望美人而不得见,已流露了失意和哀伤情绪,加之客吹洞箫,依其歌而和之,箫的音调悲凉、幽怨,“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竟引得潜藏在沟壑里的蛟龙起舞,使独处在孤舟中的.寡妇悲泣。一曲洞箫,凄切婉转,其悲咽低回的音调感人至深,致使作者的感情骤然变化,由欢乐转入悲凉,文章也因之波澜起伏,文气一振。
第三段,写客人对人生短促无常的感叹。此段由赋赤壁的自然景物,转而赋赤壁的历史古迹。主人以“何为其然也”设问,客人以赤壁的历史古迹作答,文理转折自然。但文章并不是直陈其事,而是连用了两个问句。首先以曹操的《短歌行》问道:“此非曹孟德之诗乎?”又以眼前的山川形胜问道:“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两次发问使文章又泛起波澜。接着,追述了曹操破荆州、迫使刘琮投降的往事。当年,浩浩荡荡的曹军从江陵沿江而下,战船千里相连,战旗遮天蔽日。曹操志得意满,趾高气扬,在船头对江饮酒,横槊赋诗,可谓“一世之雄”。如今他在哪里呢?曹操这类英雄人物,也只是显赫一时,何况是自己,因而如今只能感叹自己生命的短暂,羡慕江水的长流不息,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但那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所以才把悲伤愁苦“托遗响于悲风”,通过箫声传达出来。客的回答表现了一种虚无主义思想和消极的人生观,这是苏轼借客人之口流露出自己思想的一个方面。
第四段,是苏轼针对客之人生无常的感慨陈述自己的见解,以宽解对方。客曾“羡长江之无穷”,愿“抱明月而长终”。苏轼即以江水、明月为喻,提出“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的认识。如果从事物变化的角度看,天地的存在不过是转瞬之间;如果从不变的角度看,则事物和人类都是无穷尽的,不必羡慕江水、明月和天地。自然也就不必“哀吾生之须臾”了。这表现了苏轼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他赞成从多角度看问题而不同意把问题绝对化,因此,他在身处逆境中也能保持豁达、超脱、乐观和随缘自适的精神状态,并能从人生无常的怅惘中解脱出来,理性地对待生活。而后,作者又从天地间万物各有其主、个人不能强求予以进一步的说明。江上的清风有声,山间的明月有色,江山无穷,风月长存,天地无私,声色娱人,作者恰恰可以徘徊其间而自得其乐。此情此景乃缘于李白的《襄阳歌》:“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进而深化之。
第五段,写客听了作者的一番谈话后,转悲为喜,开怀畅饮,“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照应开头,极写游赏之乐,而至于忘怀得失、超然物外的境界。
这篇赋在艺术手法上有如下特点:
“情、景、理”融合。全文不论抒情还是议论始终不离江上风光和赤壁故事,形成了情、景、理的融合。通篇以景来贯串,风和月是主景,山和水辅之。作者抓住风和月展开描写与议论。文章分三层来表现作者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首先写月夜泛舟大江,饮酒赋诗,使人沉浸在美好景色之中而忘怀世俗的快乐心情;再从凭吊历史人物的兴亡,感到人生短促,变动不居,因而跌入现实的苦闷;最后阐发变与不变的哲理,申述人类和万物同样是永久地存在,表现了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写景、抒情、说理达到了水 *** 融的程度。
“以文为赋”的体裁形式。此文既保留了传统赋体的那种诗的特质与情韵,同时又吸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打破了赋在句式、声律的对偶等方面的束缚,更多是散文的成分,使文章兼具诗歌的深致情韵,又有散文的透辟理念。散文的笔势笔调,使全篇文情郁郁顿挫,如“万斛泉涌”喷薄而出。与赋的讲究对偶不同,它相对更为自由,如开头的一段“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全是散句,参差疏落之中又有整饬之致。以下直至篇末,大多押韵,但换韵较快,而且换韵处往往就是文意的一个段落,这就使本文特别宜于诵读,并且极富声韵之美,体现了韵文的长处。
意象连贯,结构严谨。景物的连贯,不仅在结构上使全文俨然一体,精湛缜密,而且还沟通了全篇的感情脉络,起伏变化。起始时写景,是作者旷达、乐观情状的外观;“扣舷而歌之”则是因“空明”、“流光”之景而生,由“乐甚”向“愀然”的过渡;客人寄悲哀于风月,情绪转入低沉消极;最后仍是从眼前的明月、清风引出对万物变异、人生哲理的议论,从而消释了心中的感伤。景物的反复穿插,丝毫没有给人以重复拖沓的感觉,反而在表现人物悲与喜的消长的同时再现了作者矛盾心理的变化过程,最终达到了全文诗情画意与议论理趣的完美统一。
优质回答2:
《前赤壁赋》主要抒写作者月夜泛舟赤壁的感受,从泛舟而游写到枕舟而卧,利用主客对话的形式提出矛盾、解决矛盾,深微曲折地透露出作者的隐忧,同时也表现了他旷达的人生态度。
5、赤壁赋作者介绍?
优质回答1:
苏轼(1037~1101年),北宋文学家、书法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享年64岁。南宋高宗朝乾通6年,赠太师,追谥号“文忠”。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市)人,汉族,是苏洵的大儿子,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诗人、词人,豪放派词人代表。嘉祐二年(1057)与弟苏辙同登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今湖北黄冈)。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今广东惠阳)、儋州(今海南儋县)。徽宗即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卒于常州(今属江苏),年六十六,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与父苏洵、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在诗、文、词、书、画等方面,取得了登峰造极的成就。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苏轼于宋仁宗景祐三年(1037年1月8日)出生,是初唐大臣苏味道之后。苏轼的祖父是苏序,表字仲先,祖母史氏。
优质回答2: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一字和仲,号铁冠道人
-
- 广西咸宁是哪个省的城市(咸宁是哪个省的城市几线城市)
-
2023-10-05 22:57:37
-
- 嘉峪关到敦煌,嘉峪关到敦煌有多少公里?
-
2023-09-30 00:51:01
-
- 房间热得像蒸笼怎么办,我家住顶楼有人在楼上种菜
-
2023-09-30 00:48:56
-
- 老虎菜是什么菜,东北老虎菜为什么叫老虎菜
-
2023-09-30 00:46:51
-
- 紫外线会反射,紫外线是不可见光那它能被反射吗
-
2023-09-30 00:44:47
-
- 糙米如何发芽,糙米发芽饭怎么做如何做好吃?
-
2023-09-29 13:40:41
-
- 豹子的速度变慢了的作文,写豹子的作文200字
-
2023-09-29 13:38:37
-
- vsop有哪几种酒,vsop是什么酒
-
2023-09-29 13:36:31
-
- 张智霖的陆小凤传奇,张智霖陆小凤传奇观影顺序
-
2023-09-29 13:34:27
-
- 新鲜香菇怎么洗才干净,买回来的香菇怎么处理才好吃?
-
2023-09-29 13:32:22
-
- 夕阳西下的唯美句子,夕阳西下的唯美句子10个字数?
-
2023-09-29 13:30:17
-
- 五花牛,五花牛是什么牌?
-
2023-09-29 13:28:12
-
- 外围是什么意思呀,工地外围是什么意思?
-
2023-09-29 13:26:07
-
- 天然气主要成分,天然气的性质和它的用途?
-
2023-09-29 13:24:02
-
- 酸奶果粒麦片怎么吃,酸奶果粒烘培燕麦片可不可以煮着吃
-
2023-09-29 13:21:57
-
- 裤子粘了胶水怎么去掉,裤子上弄上了胶怎么去除
-
2023-09-29 04:40:07
-
- 九旬是多少岁,九旬开一是什么意思
-
2023-09-29 04:38:01
-
- 高山流水的主人公是谁,伯牙鼓琴,的中心思想?
-
2023-09-29 04:35:55
-
- 植物纤维是纯棉,植物纤维棉与纯棉有什么区别
-
2023-09-29 04:33:50
-
- 薏米怎么挑选,薏米煮粥放多少水和多少米才合适?
-
2023-09-29 0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