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秀 > 生活 > 正文

​俄罗斯由来,俄罗斯喀秋莎的由来?

2023-10-07 21:52 来源:爱尚秀 点击:

俄罗斯由来,俄罗斯喀秋莎的由来?

俄罗斯喀秋莎的由来

1、喀秋莎最初在俄语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意思,它最早是以一首二战时期的苏联歌曲的歌名出现的。此曲描述了一位美丽温柔的女孩子对身处战场的情人的一种相思寄托。渐渐地,这首歌在二战时期的苏军中流行起来,并激劢着士兵们保卫祖国,进而他们把“喀秋莎”作为是“美丽温柔的女孩”的一种代名词,喀秋莎是俄国女子常用名之一。

2、二战时期,当德国军队势如破竹地向苏联挺进的时候,一种以“K”字母命名的火箭炮的武器出现在了苏军的队伍里,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当时的苏士兵们就把这种威力巨大的武器和“喀秋莎”这首歌曲联系在了一起,都形象地称这种武器叫喀秋莎,就像“爱国者”,“阿波罗”,“飞毛腿”等等。

3、《喀秋莎》这首歌曲的曲作者是勃兰切尔,他是用诗人伊萨科夫斯基的一首抒情诗写成的。

这首歌曲创作于1939年,但当时并没有流行,是两年后发生的苏联卫国战争使这首歌曲脱颖而出,并伴着隆隆的炮火流传了开来。如此说来,恰恰是战争使《喀秋莎》这首歌曲体现出了它那不同寻常的价值,而经过战火的洗礼,这首歌曲更是获得了新的甚至是永恒的生命。

按通常的规律,战争中最需要的是《马赛曲》《大刀进行曲》《义勇军进行曲》那样的鼓舞士气的铿锵有力的歌曲。而这首爱情歌曲竟在战争中得以流传,其原因就在于,这歌声使美好的音乐和正义的战争相融合,这歌声把姑娘的情爱和士兵们的英勇报国联系在了一起,这饱含着少女纯情的歌声,使得抱着冰冷的武器、卧在寒冷的战壕里的战士们,在难熬的硝烟与寂寞中,心灵得到了情与爱的温存和慰藉。

俄罗斯喀秋莎的由来

俄罗斯族来历

俄罗斯族是18世纪前后由俄国迁入我国的。起初的成份主要是战俘、逃亡士兵、谋生的农民和东正教传教士等。19世纪的俄国十月革命前后,更多的俄罗斯人进入我国,直到20世纪30年代还有陆续迁入者。当时,他们被称为“归纯族”。新中国成立后,他们获得了民族平等的权利,正式改称为俄罗斯族。

俄罗斯族来历

俄罗斯圣诞节的起源

每年公历的一月七号,是俄罗斯东正教的圣诞节,在这一天,俄罗斯的基督徒都会举行各样的活动,纪念耶稣基督降生的伟大日子。

俄罗斯东正教使用的是儒略历,这种历法诞生于罗马共和国时期,由凯撒大帝采纳数学家兼天文学家索西琴尼的学术成果,将公元前45年1月1日起作为新年的开始,以取代旧罗马历法。在儒略历中,一年被划分为12个月,大小月交替;四年一闰,平年365日,闰年366日为在当年二月底增加一闰日,年平均长度为365.25日。

此后,儒略历随着罗马帝国的推广,迅速成为近东、欧洲等地的历法。在基督教成为主流信仰后,儒略历也被教会所继承。随着时间的发展,加上天文科学的发展,原来的儒略历很难适应时代的需求。因此西方教会开始制定新的历法,取代陈旧的儒略历。16世纪时,意大利医生兼哲学家里利乌斯改革儒略历制定的新历法,并由教宗格列高利十三世在1582年颁行,从而诞生了格里高利历。

这种历法很快在西方各国所采用,随着近代西方文化的传播,格列高利历成为了世界各国通行的历法,中国也在1912年后,采用公元纪年。因此,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在12月25号过圣诞节。

自从10世纪末,俄罗斯以东正教作为国教,直到1917年。原来教会所采用的儒略历也成为俄罗斯通行的历法。但西方教会进行历法改革时,俄罗斯东正教由于其对教会传统的坚持,加上对“西化”的抵制,并没有引进西方的公历,而是一直采用儒略历(俗称俄历)。因此,俄罗斯人在一月七号过圣诞节(俄历12月25号),将会一直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