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秀 > 社会 > 正文

​学得好不如嫁得好-选择真的比努力更重要吗?

2025-07-03 18:08 来源:爱尚秀 点击:

学得好不如嫁得好-选择真的比努力更重要吗?

最近刚看完遥远的救世主,讲到里面的救世主文化,我忽然就想起来这个我听了无数遍的俗语-学得好不如嫁得好。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种皇权文化,这种皇权文化强调的是君权神授,不可更改。普通人的命运想要改变,必须寄托于君权对黎民百姓的拯救。虽然文化运动后,这种病态的思维得到了解放,但老祖宗流传下来渗透到骨子里的东西又岂能是一代人或者两代人就可以轻松解下的枷锁。所以这种根深蒂固的文化仍然以各种不同的面貌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这也就是学得好不如嫁得好的来源。

顾名思义,“学得好” 就是通过自身的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养,以求变成更好的自己。“嫁得好” 则是通过选择外力,借助外来条件改变自身的生存条件。“不如” 两个字体现的是对于普通人来说,当学的好与嫁得好两者进行比较选择的时候,嫁得好才是提高自身生活条件的最优解。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选择大于努力,我想很多人都认为这句话很对,完全没有毛病。更有甚者,将这句话的引申涵义理解为学的好就是为了让自己匹配到更好的资源,就是为了嫁的更好。

其实这是一种明显的救世主思维,当面对抉择时,我们往往寄托于外来的救世主改变命运,却忽略了自身努力的重要性。试想,如果我们足够努力,努力到可以自己改变命运的时候,那么这个外来的助力只不过是锦上添花的行为,不足以撼动自身努力的先决地位。书中的欧阳雪就是个例子,既然自己可以挣到足够的钱过自己想要的生活,那又何必非要找另一半来改变生活呢?其实我们大多时候都忘了,命运的救世主其实不是别人,只是而且只有你自己。

这个地方就要讲到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强势文化是在同等条件通过自身努力,遵循事物发展规律,改变环境,提高自我竞争力,最终实现自我价值的文化。而弱势文化则是期待救主的文化,不愿于其他人同等竞争,期望依靠外力破格获取的文化。相比于强势文化的逆人性和艰辛,弱势文化则更容易学习,更容易模仿和操作。所以导致了社会层面,弱势文化群体超过强势文化的比例。为了改变自身的阶层和条件,弱势文化群体不是通过改变意识,突破自身思维的局限,向强势文化靠近。而是选择更夸张地宣扬自己弱势文化群体的属性,以期获得更多怜悯和同情,最终导致日子越过越差,直到难以为继。

此处我们讲的学得好不如嫁得好,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弱势文化的体现。我们不倾向去改变自己,相信自己改变命运,而是选择相信别人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每个人的命运都是自己文化属性的必然产物,当我们选择了弱势文化,就注定了自身悲剧的形成。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选择为优而嫁却不是为爱而嫁,最终价值观不同导致高离婚率的原因。

对于这句话你有什么理解呢?大家一起来讨论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