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秀 > 生活 > 正文

​韩王安,为何向秦国臣服4年后,嬴政还是要了他的命

2024-06-16 19:31 来源:爱尚秀 点击:

韩王安,为何向秦国臣服4年后,嬴政还是要了他的命

战国七雄中韩国的实力最为弱小,由于其地理位置处于四战之地,周边都是大国,而韩国无论是国土面积还是综合国力,都是这几个国家当中最小的,所以他也是第一个被秦国所灭的诸侯。

韩国的末代国君叫做韩王安,在向秦国投诚4年后,秦王嬴政还是将他杀了,那么这里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今天笔者就带大家一起来回顾一下这段历史。

公元前453年,三家分晋,从此有了赵、魏、韩三个国家,论三个国家的实力最强的是赵国,其次是魏,最后是韩国,这也是我们历史上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的分界线。

虽然韩国地理位置不占优势也很难发展,但是到了公元375年,韩哀侯灭掉了一旁的郑国,当时的郑国素有春秋小霸的称号,韩国算是过上了小富的日子,从而也跻身于战国七雄。

在之后的一段时间,法家人物申不害在韩国进行了变法,韩国的综合国力更上了一层楼。公元前238韩王安继位,他也是韩国的最后一任皇帝,继位之后他终于感觉到做这个皇位的不易。

秦王嬴政统一六国的最先的方案并不是灭掉韩国,因为只有灭掉了强大的赵国,秦国才有时间和空间将其他国家逐一歼灭。

唇亡齿寒,韩王安虽然懂得这个道理,但他还是心存幻想,秦赵之间的战争异常激烈,韩王安却在一旁坐山观虎斗,始终不肯发兵援助赵国。

秦国东出之时,最先攻打的是韩国的上党郡,而韩国很狡猾的将上党郡送给了赵国,把秦韩之间的矛盾很快的转嫁给了秦赵之间,从而得以脱身。面对秦国这样虎狼之师韩国懦弱了。韩国把所有的身家全部压在了赵国身上,希望赵国能够战败秦国,从而渔翁得利。

公元前234年秦赵之间纷争不断,赵军节节败退。眼见形势不对的韩王安,立马派出了韩非子出使秦国作为说客,希望秦国不要对韩国发兵。

韩非也获得了荀子的精髓,获得了荀子理念的精髓,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差一点就说服了秦王。但是韩非子在出使秦国的同时,也得罪了李斯和姚贾,最终韩非子死于秦国。

当韩王安觉得毫无希望之时,赵国和秦国的战场上形势突然转变,赵王招回名将李牧,接连击败秦军。让韩王再次感韩国生存的希望。

谁曾料想,秦国突然将矛头由赵国转向了韩国。公元前230年,秦国开始攻打韩国,韩王向其他四国求救,但是无人应答。韩王安,直到这个时候才醒悟。最终秦国包围了韩国的新政,招降了韩王。在咸阳,韩王臣服于秦王。

韩国是战国七雄当中第一个被秦国所灭的国家。嬴政灭了韩国以后,对待韩王安的做法是让他迁居再丰衣足食于他。

可惜的是四年后,韩王安还是没有逃过被杀的命运,而主要原因是由于当年韩国旧部发生了叛乱,这场叛乱直接导致了秦国损失了上万兵力,还直接打乱了秦灭六国的步伐。因此嬴政最终杀了韩王安以此来泄愤。

结语:秦国灭韩国是东出的第一步,虽然他们的第一目标是定在赵国,但是赵国有四大名将,且国力强盛。在久攻不下的同时,秦国只能将矛头转向了韩国。可惜的是,韩国不懂唇亡齿寒的道理,在赵国被打时不肯出兵援救。而他们被秦国所入侵时,赵国自然也不肯出兵。

韩国的灭亡可能只是时间的问题,韩王安作为韩国的最后一任皇帝,把所有的希望寄托于赵国,没有发展自身的实力。更为可恶的是以上党郡送给赵国的名义来嫁接这样的矛盾,最后也难逃被灭国命运,历史告诉我们只有自己强大了才不会挨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