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秀 > 生活 > 正文

​芈十四被挤掉萝卜坑反转:又一个后真相时代的闹剧

2023-12-11 14:32 来源:爱尚秀 点击:

芈十四被挤掉萝卜坑反转:又一个后真相时代的闹剧

食人间烟火,写红尘故事

"

人最怕的是活在幻觉之中

滋生出嗜血的妄念

"

魔幻的2021,又一件反转打脸的事“芈十四考编”。

芈十四是谁?

芈十四,原名魏楚迪,出生于1994年,本科毕业于中国中央民族大学宗教学,后被保送到北京大学哲学系,在保研同时考取了法学硕士,研究生就读于北京大学法学院。

芈十四最早在知乎写专栏,一度以“知乎女神”受捧,2016年以北大硕士身份参加江苏卫视《一站到底》“世界名校争霸赛”,答题时全程吼叫博“出圈“。

通稿更是发到了人民网。

出过书,在当时的青春文学类书里也卖得挺好。

而近年她给人更多的记忆点,是和同样上过《一站到底》,凭《名侦探学院》走红的蒲熠星交往。

长文贴出,大家慢慢划着看。

紧接着,一堆微博大V跑出来给她站台,疯狂的带节奏,把内卷、社会不公控诉的气氛渲染更上一层楼。

把我这个师范专业出来的看的叫一个义愤填膺,北京,天子脚下没还能公然弄权?

这要是搁明朝,上至教育局下至校长招聘主管一撸到底加砍头的好吗?

但是,她考试的实际情况被网友扒出来了...

据2021年北京丰台教委所属事业单位面向应届毕业生公开招聘教师初试成绩表公示:初试专业考核成绩芈十四在10人报名、5人缺考的情况下,以80分排在第三,落后第一名6.7分。

这不就是你自己没考上吗?你阴阳怪气,添油加醋一大堆内容...

而且她去的学校是:北京十一学校丰台小学。

该学校的待遇是:“提供一流的教师薪酬和福利待遇(解决北京市户口、强力措施保障并帮助教师解决工作住房)”。

她在日记里面写的是:自己要去帮助平民孩子...

我们再回过头看她的控诉(内容援引观察者网报道):

1、芈十四称:“尽管教育部人社部发布通知说2020年因疫情原因可以免除教师资格证入职,但是当地教委仍然告诉我,他们尚未收到相关文件,不能按照那个政策给我办理手续”。

【暗示自己被暗箱操作顶替了,怒斥社会不公、黑暗】

2、她说自己早就通过了校招的面试与笔试,只是由于办理手续的时间差没有入编成功,认为自己是应该入编的。

【暗示自己实至名归,早就应该入编了】

3、大吐苦水社会内卷的严重,看完我差点犯了焦虑症!她说:自己每个月只有3500元的实习工资,自己还得从市中心搬家到了学校附近,甚至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有班主任休产假她就得全职顶岗,非常辛苦,就自己做的最多,有一种被压榨的感觉。

【渲染内卷气氛、疯狂输出焦虑】

也许是我的错觉,但这“塑造人设”的气息真心有点浓郁。

但这还不重要,毕竟网红稍微塑造下人设也没啥问题,关键是主菜呢,考试和面试的过程呢?那段时期里的精确到天甚至小时的描述呢?

通通没有,只用了轻描淡写的几句话交代过去了。

我们再回过头看看那片小作文,

当你把微博当中所有的边角料摘掉,只看事实,还剩什么?

1、2020年4月,我在应届生招聘网站上看到了小学招聘的信息。2、通过校招考试之后,我因为没有教师资格证被拒之门外。

3、于是我想延毕一年,去这所学校实习。

4、学校给我3500的实习工资,实习期14个月。

5、考编的时候,道法只有一个名额,我考了第三,所以没被录取。

6、我想求职。

所以重点不就是——你去考编,人家只要一个,你考了第三......

就算人家第一名真的有点啥问题,补录都轮不到你。

用某个网红的话:这都不是双标了,这直接单标,那个标准对自己有利,就用哪个标准。

芈小姐没当成老师,真是我国教育事业一大幸事,为那个学校的孩子们长舒一口气。

不然老是出现在一位网红的微博里,这学还上不上了?

那她委屈在哪?

她付出之前就没有考虑过沉没成本?

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分析的话,你就懂了。

以下来自北京大学力学在读硕士cx不二的分析:

应届生找工作都是一样的卷法。

实习:这个大家基本都说清楚了,是为了满足报考条件:基层经历。

延毕一年:保留当年应届生身份,以免参加难度更大的社招。

尽管规定是毕业两年内都算应届生,但是真正在招聘时,不是当年的应届生基本投简历时被刷了。

提前进入学校:跟领导提前接触,争取内定名额。

双向锁定:内定争取成功,学校锁定她主要是为了防止她去别的学校。

这学校是真的好,还专门让她去道法岗,并承诺进来后会调成她意向的语文岗。除了没透露考题,基本能帮的都帮了。

可以说她每一步操作都不属稀奇,基本把当代名校应届生在一线城市教师编制岗位上能做的都做了。

可无奈考编最关键的就是结构化面试,这一般是教育局组织的专家作为考官,学校层面还真很难左右。

再加上结构化面试是禁止透露考生信息的,所以北大光环、实习经验这些优势都失效了。所有考生都是同一起跑线竞争。

她这样的翻车案例其实不在少数。

一线城市的编制实在是太香了,又是寒暑假,又是较高的社会地位。不奇怪很多名校的女生都把其作为就业首选。

然后不少人为了求稳妥,都会提前联系学校,免费实习,争取内定。

不要小看这内定,有的学校会为了内定的人把其他优秀竞争者在资格审查这一关直接刷掉,只留下竞争力较弱的,以保证内定人选顺利通过面试。

还有就是应届生编制招聘一般分为秋招和春招。秋招竞争大,春招竞争小(很多人在秋招已经工作定了)。学校也会相应把名额留到春招,给内定的人留机会。

这样的风气其实最大的受害者还是应届生自己,卷来卷去,你实习三个月我实习半年,损失的都是自己的时间。

通篇分析到这,我只想到一个词“后真相时代”。

什么是“后真相时代”?

后真相是用来描述“客观事实在形成舆论方面的影响较小,而诉诸情感和个人信仰会产生更大的影响”的情形。

这个词在2016年被评为《牛津词典》年度词汇。

在中外学者的研究中,“社交媒体时代”几乎等同于“后真相时代”,在后真相时代,传媒业不断受到冲击,而传媒业发展中一些不规范的现象也促使后真相的出现。

后真相的特点是什么?

首先,用情绪化的表达构建事实。

在后真相时代,事实让位于情绪,颠覆了传统新闻报道和舆论形成过程中事实决定真相的基本原则。

其次,对真相挖掘的浅层化。深度报道和深度调查等严肃新闻的缺失以及新闻报道在揭示事实真相时存在客观性、深度性与公信力的缺失是后真相时代的典型特征。

在这里,我都忍不住说句政治不正确的话:

1.幸亏第一名是女的

2.幸亏第一名是个真.底层逆袭的乡村教师

以上两点缺一不可,否则这春秋笔法加大V站队,第一名真不知道要被编排成啥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