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秀 > 生活 > 正文

​倪萍:3段婚姻,5次感情,10年求医路,她才是乘过风破过浪的姐姐

2023-12-10 07:43 来源:爱尚秀 点击:

倪萍:3段婚姻,5次感情,10年求医路,她才是乘过风破过浪的姐姐

“这里是1999年的春节联欢晚会的直播现场,在这里我们首先向全国各民族的兄弟姐妹们拜年。我们向所有的海外侨胞,世界各地的华夏儿女们拜年了。”

这是倪萍第九次主持春晚,台上的她欢乐而喜庆。

这一年赵本山在小品《昨天今天明天》里,大方表白“倪萍是我的梦中情人”。

镜头切到台下的倪萍,她笑得明媚而灿烂。

然而,谁也想不到的是,在这一片祥和之下,倪萍的内心早已翻江倒海。

就在春晚前一个月,倪萍刚11个月的儿子虎子,被查出患有先天性白内障,由于发现太晚,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孩子今后可能会失明。

这对40岁得子的倪萍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

恰好当时她有一张去美国演出的签证,就打算带孩子到国外治疗。可是当导演刘铁民敲开她的家门,她还是选择留下来,等做完春晚再离开。

她说:“观众陪我十几年,我一直像个战士一样表现得很好,在战场上我没有输过,我不能说因为我个人的事情,让观众看到我脸上有泪痕。”

像战士一样坚强地站着,是倪萍人生最生动的注脚。

无论是事业,还是感情,半生浮浮沉沉,她依然可以乘风破浪,继续向前。

倪萍,是以主持人的身份被大众熟知的。但实际上,倪萍最初的身份是一名演员。

1976年,山东艺术学院到青岛招生,她以全市第一的成绩被录取。

进入大学后,她拍摄了人生中的第一部影片《山菊花》,并以浑然天成的演技,获封小百花奖影后

1982年,大学毕业后她被分配到山东省话剧院工作。

虽然之前在演技上获得过业内认可,但话剧不同于电影,她一直找不准舞台感觉。

在排练《王昭君》时,三个半小时只做了一件事——昭君出场。她一遍遍地走着,上来、下去,上来、下去……

直到她完全崩溃,站在台上痛哭,导演才意味深长地说:“这件事对你有好处,让你明白演员是什么,舞台是什么,绝不是随便穿上戏装,变个脸就可以演戏的。”

正是这样严格的训练和严谨的态度,为倪萍今后的工作积累了丰厚的经验。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24岁那年她就被评为国家二级演员。后来还凭借电视剧《雪城》中的姚玉慧一角,获得金鹰奖最佳女配角奖

可即便顶着这么多光环,在刚进入央视时,还是被无视了。

1987年,她受邀出席青岛春晚,一同出现的还有央视导演刘瑞琴。刘瑞琴看倪萍挺上镜,又会说,便请她担任《人与人》的第三位主持人。

就这样,她来到了北京,住进了国际饭店,从“演员倪萍”,变成了“主持人倪萍”

1990年,因为在《人与人》中的出色表现,她被调去主持《综艺大观》。首次进入央视大楼,她的自尊就被摁在地上狠狠摩擦了一番。

办公室有十多位编导,她进门那一刻没有一个人对她表示欢迎。她只好拿起旁边一张报纸,翻来覆去看了一上午。

到了午饭时间,同事们都相约吃饭去了,也没人理睬她。他们关门的一瞬间,倪萍眼泪“哗”地流了下来。

也是在那一瞬间,她暗暗发誓,“一定要在这里站起来。”

事实证明,她成功了,让全国人都记住了她,并于1991年,开始和赵忠祥搭档主持央视春晚。

从主持了8年的《综艺大观》,到13次春晚,她以端庄大气、典雅又不失幽默的台风,赢得了观众的喜爱,连续多年获得星光奖最佳主持人奖和金话筒奖,成了名副其实的央视一姐。

不管是演戏,还是主持,只要她想做的,似乎都能做成,做好。可事业上风生水起,不代表感情上一路高歌。

在山东时,她有过一段短暂的婚姻。因为去北京发展,两人聚少离多,最终平静分手,女儿跟着前夫一起生活。

而这段猝变的婚姻,却只是个开始。生活给她的磨炼,仿佛都放在了感情上。

来到北京后,因为工作关系,倪萍认识了小品演员郭达。

那时的郭达在陕西省话剧院已经待了10年,在获得陕西省和西北地区的一些表演奖后,开始进入央视的视线。

可能同是话剧演员出身,又独自来北京闯荡,再加上深入了解后发现,双方都生在单亲家庭,这种种相似的经历,让两人的心越走越近。

可没等好消息传出,他们就被父母棒打了鸳鸯。

郭达母亲反对,因为倪萍生在普通家庭,而且还离过婚,门不当户不对。

倪萍母亲反对,因为郭达名气跟倪萍没法比,觉得郭达配不上女儿。

就这样,他们只能各奔东西,黯然分手。

这段感情,没有给倪萍造成太大的心理创伤,直到她陷入和陈凯歌长达5年的感情拉锯中,才体悟到爱情竟能让人失去自我。

1991年,在一次节目录制中,倪萍和陈凯歌相识。

男方才华横溢,女方秀外慧中,互相欣赏的两个人自然而然走到一起,并于年底同居。

彼时,陈凯歌和洪晃的婚姻已经亮起红灯,但并未办理离婚手续,在分开很久后,直到1993年陈凯歌的《霸王别姬》得奖之前,才正式离婚。

离婚是洪晃提出的。

她说“跟陈凯歌好了以后,才知道什么叫嫉妒。怎么会有这么多女人都喜欢他?虽然我没有过泼妇的行为,但是有泼妇的欲望。它会把我最恶劣的一面带出来,那没有意义。”

在这段婚姻里,洪晃觉得自己不是自己了,她没有安全感,也没有自我,所以她主动从婚姻中抽离出来。

可不是谁都能成为洪晃。

倪萍在这段感情里已经拔不出腿。

她每天一下班想的是,赶紧回家为陈凯歌做饭洗衣,为他打点好一切事宜。聚少离多,她“期待一个电话远远超过了一切,等待他的归来像迎接盛大的节日。”即便是碰到鸡毛蒜皮的小事,她也习惯说“我随你”。

1994年,陈凯歌的父亲去世,也是倪萍忙前忙后地操办后事。

做的是准儿媳的事,却始终得不到一个名分。

陈凯歌一再地跟她强调“感情不是靠婚姻维系的。”她也一再地信了。

在《日子》里,她这样描述这段感情的结局,“爱情的可怕正是这种奋不顾身。当你能奉献的时候,你绝对不会想到你生活的灶火也快灭了。”

1996年,当倪萍怀着满心欢喜迎接久未见面的爱人时,却换来了一句“我们分手吧。”

怔住的倪萍,木然地问对方为什么。他说那女孩怀孕了,他要对她负责,“我对不起你,但只能这样了。”

对于陈凯歌的绯闻,倪萍不是没有察觉。她经常往剧组打电话,却总找不到爱人。慌乱之下,她赶赴剧组。

陈凯歌见到她后,没有丝毫喜悦之情,反而略带怨气地说了一句:“没事不要来,影响不好。”

为了安抚倪萍,他还拉着她的手说:“你得相信我。”

结果怎么样呢?这场持续5年的苦恋,还是以能隐忍的倪萍的黯然退出而告终。让人迷惑的是,秉承不婚主义的陈凯歌,在分手当年就和陈红扯证了。

命运就是如此讽刺和不公,你苦苦求而不得的东西,别人竟不费吹灰之力。

可即便再不甘,再心痛,纠缠、咒骂,也毫无意义。她选择整理好心情,从容告别,这是在没有尊严的日子里为自己挽回的最后一点尊严。

和陈凯歌分手后,经人介绍,倪萍认识了摄影记者王文澜。

有一天,王文澜笑着问倪萍,“你最想做的事是什么?”

倪萍想了想说,姥姥岁数大了,这么多年也没在跟前尽孝,希望结婚后把姥姥接来北京颐养天年。

倪萍随口一说,王文澜却入心了。没过几天,他把倪萍带到北京郊区的一个农村,并指着眼前的一块地说,“这是我买的4亩地,打算建一套仿古四合院,将来把姥姥接过来一起住。”

不到四个月,院子就建好了,王文澜还专门找人盘了姥姥喜欢的火炕。

完工后,他借了一辆小客车,将倪萍的姥姥、母亲、表妹等一大家子都带到了北京。

在当天的晚宴上,他端着酒杯对姥姥说,“我想娶倪萍,保证这辈子对他好,还会像您的亲孙子一样孝顺您,您答应让倪萍嫁给我吗?”

姥姥连连点头。

就这样,倪萍和王文澜在1997年结婚了。

本以为从此过上了舒心安稳的日子,没想到接下来的生活更残酷。

1999年,40岁的倪萍生下了儿子虎子。当全家沉浸在新生命诞生的喜悦中时,年幼的孩子却被查出了先天性白内障。

为给患有眼疾的儿子治病,倪萍不得不在家照顾孩子。

孩子的病情反反复复。后来不只是倪萍,王文澜也停下工作回家当起了全职爸爸。

他们从头到脚挨个按摩孩子的穴道,带着孩子去针灸,给孩子熬中药。

为了多挣点钱,倪萍决定离开央视。2004年之后她再也没出现在春晚的舞台上。

在苦难中紧紧拥抱彼此的夫妻俩,在为孩子煞费苦心身心俱疲的同时,也产生了不少矛盾,恋爱时的甜蜜被消耗殆尽。2005年,倪萍和王文澜结束了8年的婚姻。

离婚后,倪萍开始了艰难而漫长的求医生活。

数不清有多少个夜晚,她坐在黑暗的客厅里,一根接一根地抽烟。不大的工夫,客厅里就像着了火一样。

姥姥知道事情大了,拍着她的肩膀说:“孩子,记着,自己不倒,啥都能过去。自己倒了,谁也扶不起你。你要是救不了孩子,谁也救不了。”

于是,她打起精神,抱着孩子踏上了去美国的求医路,这一走就是十年。

为了给儿子挣够治病钱,只要收入比路费多,她就全部接下。最困难的时候,她想过卖房子,可是卖了房子住哪呢?

十年的精神煎熬,她咬着牙挺着。直到2008年,医生对他们说:“等结婚的时候再来复查吧,一切很好。”憋了十年的泪水终于喷薄而下,她心中的包袱也终于放下了。

那奔波的十年,倪萍虽然离开了主持界,但她发挥自己作为演员的老本行,在影视界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美丽的大脚》获得金鸡奖、华表奖最佳女演员奖,《浪漫的事》获得金鹰奖最佳女演员奖,《雪花那个飘》获得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

这些影视剧的导演都指向同一人——杨亚洲。他是倪萍的伯乐,也是倪萍的伴侣。

在和王文澜离婚后不久,倪萍和杨亚洲低调结婚。

婚后的杨亚洲不仅将虎子视如己出,还陪同倪萍四处走访名医,给孩子治病。在那段最困难的日子里,杨亚洲给了倪萍最重要的精神支撑。

在最艰难的时刻结合,这份感情越发坚不可摧。

杨亚洲每次外出拍戏,都会带着倪萍。两人坐在监视器前,专注地观看,静静地交流,平淡中夹杂着甜蜜。

倪萍出席活动,杨亚洲也默默地陪伴。他静悄悄地坐在角落里等着她,看她在台上光彩四溢,再没有比这更幸福的事了。

如今,孩子身体康健,身边人体贴稳重,在经历了一次次劫难后,属于倪萍的那片天终于亮起来了。

2014年,在阔别央视十年后,55岁的倪萍站上了《等着我》的舞台。

她说:“我到这个年龄,对情感命运依然不麻木。”

即便遭遇过背叛、离弃,她对生活仍怀有最深、最真的向往,也有规划要走的路和想要征服的东西。

本来打算主持两年的《等着我》节目,她主持了四年,不只为完成任务,更要做回自己。

对于倪萍来说,不管多大年纪,人总得往前走,“去拍电影,去画画,去写书……”

做这些她是认真的,毕竟她的一幅画作曾卖出过150万天价,《姥姥语录》还获得过冰心散文奖。

今年5月份,她还在某社交平台直播带货,镜头前的她精神矍铄,眼里有光,虽然没有逃脱岁月的痕迹,但完全感受不到沧桑和阴郁。

面对镜头侃侃而谈,妙语连珠,仿佛她还是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山东大妞。

倏忽大半生而过,感情只当是人生的一部分,除了带给她坎坷的体验外,还为她贡献了一份强且韧的心性,让她与过往和解,也让她在看透了生活的真相后,还能保持一份热爱。

人生有太多的憾事和不圆满,哪怕优秀如倪萍,也有过不去的坎,但她在疾风骤雨中站稳了。

虽说人的苦难并不相同,但应对的方法大致相通:赶上了,干就完了。不是它打倒你,就是你打倒它。坚持下去,终会迎来一片坦途。

. END .

【文| 江上】

【编辑| 知愚姑娘】

【排版 | 知愚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