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秀 > 社会 > 正文

​非洲人为何不愿耕种?并非土地不能种植,你看看地上长得啥就懂了

2025-04-16 14:27 来源:爱尚秀 点击:

非洲人为何不愿耕种?并非土地不能种植,你看看地上长得啥就懂了

5月22日,帮助中国乃至世界多个国家解决了温饱问题,让人们不再饿肚子的袁隆平院士因病离世。这则消息传出以后,所有人都泪崩了,这个看似平凡的老人,哪怕在离世前,依旧想念着他的水稻,挂念着人们的饭碗。

和中国人相比,非洲显然没有那么好的运气,这个国家最常见的就是因为没饭吃而饿死的难民。事实上,非洲的土地虽然贫瘠,却并非所有土地都不能种植,为什么非洲人就是不愿意耕种呢?

肥沃的土地

在大部分人的印象中,非洲是世界上最不适合种植农作物的国家。这里的天气非常炎热,土地贫瘠,随处可见荒凉景象。非洲还有大量的沙漠,总给人一种寸草不生的荒凉感。正因为天气与环境恶劣,加上非洲人又不懂得控制人口发展,这才导致大量难民被饿死。

非洲那么多人口,难道真的没有适合种植的土地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这里虽然有大片沙漠无法种植农作物,但是除了沙漠以外,大部分地区的土地还是非常肥沃的。再者,非洲的土地比较松软,种植的时候几乎不用犁地,只要充分利用好水资源就不会影响作物的生长。

既然非洲土地并没有那么贫瘠,甚至比中国某些地区更加适合耕种,他们为什么不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反而因为没饭吃而饿死那么多人呢?咱们先来看看他们的脑袋里装着怎样的思想,再来看看这片土地里都长了什么。

畸形的思想

在中国人眼中,非洲人的思想有些畸形,他们认为大自然有充分的条件去养活他们,饿了就出去找点野果充饥,渴了就到河里喝水,如果实在找不着,就干脆饿着,反正一时半会也饿不死。

在中国,如果自家谷仓里没有足够的粮食,田地里的农作物长得不好,农民就会急得团团转,甚至连睡觉都睡不着。对于中国农民而言,田地与粮食就是生命,拥有的数量越多,安全感就越足。袁院士之所以那么受人尊敬,就是因为他以个人之力,结束了人们吃不饱饭,长期担心会被饿死的状态。

与中国人相反,非洲人似乎从来不认为存储粮食有什么大作用,他们甚至从来没有想过要把地种好,从土地里获取粮食。说来也奇怪,他们自己不喜欢种地,每年却愿意接受其他国家救济的粮食,还从来不觉得自己可悲。

在中国最困难的时候,人们曾经吃过树叶,草根等植物,非洲人对这些食物不感兴趣,他们喜欢吃土,当地还有制作土饼的传统。

所谓的土饼,就是用泥土制成的圆饼。这种正常人眼中难于下咽的食物还是非洲人眼中的美食呢。泥土的味道自然是难吃的,不过非洲人聪明,他们虽然不在意泥土里面有没有掺杂其他不干净的东西,却会往泥土里添加一些青菜或者土豆之类的,这样做出来的土饼,既好吃又耐饱。为了方便保存,非洲人还会把做好的土饼晒干,等以后缺乏粮食或者想吃的时候再取出来。

非洲人不种粮食,用泥土制作土饼的行为,其他人是学不来的,毕竟吃土是非洲人的专利。

神奇的粮食树

说起来,非洲人还真是懒人有懒福,他们把养活自己的任务交给大自然,大自然还真负责养活他们。在这片神奇的土地里,长着两种非常神奇的树木,正是这两种树木助长了当地人的惰性。

第一种神奇的树木是香肠树,所谓的香肠树,并不是树木长得像香肠一样,而是其果实的形状类似于香肠。

香肠树的高度普遍达到6米以上,最高在12米左右。香肠果的外表与香肠相似,顶部由一根长长地柄吊着,乍看之下,就像一棵长满了香肠的树木。

香肠树的果实非常重,随便摘一个都有十斤以上,一个就足够一个成年人一天的分量了。香肠果与香肠的味道相差很远,它的主要成分是水和淀粉。最重要的是,香肠果与其他果实不同,随时摘下来都一样,不需要等到成熟。为此,每当旱季时,不管是人还是动物,都喜欢寻找香肠树,用它的果实和树叶来撑过漫长的旱季。

除了果实以外,香肠树本身也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更是奠定了这种树在非洲大陆的地位。

当然,非洲人的饮食习惯与中国人相差甚远,这种非洲美食中国人是吃不惯的。再者,就算口感方面能够适应,恐怕也无法适应香肠果的授粉方式。

植物授粉通常是蜜蜂和蝴蝶等昆虫来完成的,香肠果因为花朵朝下,而且只在傍晚以后开花,蜜蜂根本无法完成授粉过程,只能依靠蝙蝠来完成授粉。蝙蝠在中国人眼中虽说是象征祥瑞的动物,但是真正能接受蝙蝠的人却很少,因为它的身上实在太脏了,全是细菌。

第二种神奇的树木是猴面包树,这种树木是最适合在非洲生长的树木之一,它的耐旱性极强,而且不需要肥沃的土地,哪怕是在沙漠边沿依旧可以成活。

猴面包树的果实有20厘米长左右,长得与面包相似,人们把果实摘下来以后,只需要烤熟就可以吃了。烤熟以后的猴面包果就像人们经常吃的面包一样,香甜可口。与口感相比, 猴面包树最大的优势是产量高,一棵树每年可以结果200个以上。

猴面包果的树木还是修建房子的上等材料,成活率高,并且是树中的老寿星,只要没有遭到人为砍伐,哪怕是在恶劣的环境中依然可以存活五千年左右。

结语

大自然是神奇的,非洲大陆拥有这两种存活率高,寿命长,产量高的果树,非洲百姓才养成了宁愿打野果吃,宁愿饿着,也不愿意把土地利用起来的惰性。

然而,自然界的资源也不是取之不尽的,如果当地人以后还是无下限地依靠大自然养活,很有可能会把大自然掏空,最终导致无法在自然界存活的后果。

为了长远打算,非洲大陆的百姓还得改掉身上的惰性因子,充分利用大自然,创造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