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秀 > 社会 > 正文

​高校应培养怎样的 ESG 人才?这场论坛上,专家学者这样说

2023-11-13 00:26 来源:爱尚秀 点击:

高校应培养怎样的 ESG 人才?这场论坛上,专家学者这样说

" 目前 ESG 的实践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 ESG 标准尚未形成统一,ESG 指标所体现的时代精神不足。当前社会对 ESG 专业人才的强烈需求与 ESG 人才培养的现实状况产生矛盾,因此 ESG 的人才培养必须在大学规范性教育的引导下稳步开展。" 昨天(11 日),在 "2023 上海财经大学校庆论坛暨首届 ESG 创新论坛 " 上,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的一席话,引发与会者的共鸣。

当日,论坛主题为 " 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中的 ESG"。校内外学者、业界嘉宾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中的 ESG 问题展开深入讨论。

ESG(Environmental Social Governance),即 " 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 " 的英文缩写。近年来,践行 ESG 理念、实现 ESG 转型成为各行各业的共识,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践行绿色低碳、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积极意义。

上海财经大学校党委书记许涛表示,本次论坛特别以 ESG 为主题,旨在激发创新思想,凝聚共识,为推进 ESG 政策的顶层设计,提升 ESG 领域的研究水平,推动 ESG 中国式现代化健康发展贡献学界力量。

现场,上海财经大学富国 ESG 研究院院长范子英代表 ESG 研究院课题组发布了研究院年度报告——《中国 ESG 发展报告 2023》。为进一步推动中国 ESG 发展,范子英建议,要深刻认识 ESG 既是中国企业融入全球价值链的 " 门票 ",也是实现共同价值嵌套的关键机会。在他看来,ESG 是讲好中国企业故事的关键机遇,因此要重点发挥企业的社会功能,重新认识和估值中国企业。ESG 是中国特色估值体现的重要载体,应努力实现非标准化影响力的标准化估值。

新时代财经大学应当培养怎样的 ESG 人才?刘元春认为,ESG 人才培养不应停留在对现状的简单描述上,而应上升到学术研究层面,致力于为中国 ESG 标准制定奠定基础,在实践中进行理论性的突破。他提出,将 ESG 融入大学人才培养有三大层次:在思政教育中全面凸显 ESG;开设 ESG 系列课程;开辟 ESG 新专业以培养 ESG 建设、评级、投资等领域的专业人才。据悉,在人才培养方面,目前上海财大已通过建立 ESG 研究院、设立 ESG 专硕学位等诸多方式,积极推进 ESG 人才培养工作。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执行理事、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原副董事长、总经理屠光绍在主旨演讲中谈到,企业践行 ESG 需要健全完善 ESG 生态体系,如规范 ESG 的指标、披露和评价体系;重视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作用;发挥企业主体与中介服务活力;整合国际趋势与中国特色等。他将中国式 ESG 未来发展方向总结为 " 四化 ":即 ESG 经营活动内部化、ESG 信息披露标准化、ESG 评价体系系统化、ESG 绩效估值货币化。

本次论坛由上海财经大学主办,上海财经大学富国 ESG 研究院、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承办,校董企业、富国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作为协办单位。

作者:吴金娇

文:吴金娇 图:上海财经大学 编辑:吴金娇 责任编辑:唐闻佳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