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秀 > 生活 > 正文

​猴王出世课文原文,猴王出世课文讲解

2023-10-12 14:31 来源:爱尚秀 点击:

猴王出世课文原文,猴王出世课文讲解

猴王出世课文原文:孙悟空大闹天宫,玉帝派十万天兵天将捉拿孙悟空,可是猴子一个筋斗云就翻了十万八千里,这可把天兵天将急坏了,他们不知道如何是好这时太白金星出现了,他告诉玉帝,只要他用金箍棒打一下孙悟空的脑袋,就可以把他收服。于是玉帝就让太白金星去试试。太白金星拿拿出了自己的金箍棒,对着孙悟空的脑袋就是一下,结果孙悟空的脑袋立马就变成了一个大花脸。

一:猴王出世课文原文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7课《猴王出世》课文原文

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suì)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zhāng)鹿为友,猕(mí)猿(yuán)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一朝天气炎热,与群猴避暑,都在松阴之下顽(wán)耍。一群猴子耍了一会儿,却去那山涧中洗澡。见那股涧水奔流,真个似滚瓜涌溅。古云:“禽有禽言,兽有兽语。”众猴都道:“这股水不知是哪里的水。我们今日赶闲无事,顺涧边往上溜头寻看源流,耍子去耶(yé)!”喊一声,都拖男挈(qiè)女,唤弟呼兄,一齐跑来,顺涧爬山,直至源流之处,乃是一股瀑布飞泉。众猴拍手称扬道:“好水!好水!原来此处远通山脚之下,直接大海之波。”又道:“哪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他瞑(míng)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他住了身,定了神,仔细再看,原来是座铁板桥。桥下之水,冲贯于石窍(qiào)之间,倒挂流出去,遮闭了桥门。却又欠身上桥头,再走再看,却似有人家住处一般,真个好所在。石猴看罢多时,跳过桥中间,左右观看,只见正当中有一石碣(jié)。碣上有一行楷书大字,镌(juān)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石猴喜不自胜,急抽身往外便走,复瞑目蹲身,跳出水外,打了两个呵呵道:“大造化!大造化!”众猴把他围住,问道:“里面怎么样?水有多深?”石猴道:“没水!没水!原来是一座铁板桥。桥那边是一座天造地设的家当。”众猴道:“怎见得是个家当?”石猴笑道:“这股水乃是桥下冲贯石窍,倒挂下来遮闭门户的。桥边有花有树,乃是一座石房。房内有石锅、石灶、石碗、石盆、石床、石凳。中间一块石碣上,镌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真个是我们安身之处。里面且是宽阔,容得千百口老小。我们都进去住,也省得受老天之气。”

众猴听得,个个欢喜。都道:“你还先走,带我们进去,进去!”石猴却又瞑目蹲身,往里一跳,叫道:“都随我进来!进来!”那些猴有胆大的,都跳进去了;胆小的,一个个伸头缩颈,抓耳挠(náo)腮,大声叫喊,缠一会儿,也都进去了。跳过桥头,一个个抢盆夺碗,占灶争床,搬过来,移过去,正是猴性顽劣,再无一个宁时,只搬得力倦神疲方止。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自此,石猴高登王位,将“石”字隐了,遂称美猴王。

__________

本文选自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第一回,选作课文时有改动,题目为后人所加。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7课《猴王出世》知识点

多音字:

辟:pì  开辟bì  复辟

遂:suì 遂愿suí 半身不遂

宿:sù ..夜宿xiǔ 一宿xiù  星宿

近义词:

开辟——开拓  炎热——炙热

称扬——称赞  宽阔——广阔

欢喜——喜悦  顾劣——顽皮

力倦神疲——筋疲力尽

喜不自胜——大喜过望

反义词:

炎热——严寒  宽阔——狭窄

欢喜——悲痛  顽劣——乖巧

理解词语:

【名曰】名字叫做。

【围圆】文中指仙石的周长,即围一圈的长度。

【芝兰】芝和兰是两种香草,古时比喻高尚的德行或美好的友情、环境等。

【盖】句首语气词。

【天真地秀】天地间的灵气。

【既久】已久。

【灵通】文中指仙石有了灵气,通了人性。

【迸裂】破裂;裂开而往外飞溅。

【赶闲】趁着空闲。

【上溜头】河川的上游。

【拖男挈女】带着儿子和女儿。挈:挈带;带领。

【瞑目】闭上眼睛。

【冲贯】冲击贯穿。

【欠身】稍微起身向前,多表示对人恭敬。

【石碣】石碑。

【喜不自胜】高兴得自己都承受不了。形容高兴到了极点。胜:担当得起或承受得住。

【造化】福气;运气。

【天造地设】自然形成而合乎理想。

【家当】家产。

【安身】指在某地居住和生活(多用在困窘的处境下)。

【伸头缩颈】形容鬼鬼崇祟地窥视。

【抓耳挠腮】形容焦急而又没办法的样子。

【顽劣】顽固无知;顽皮不顺从。

【力倦神疲】指身体和精神都很疲惫。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指做人一定要讲信誉。信:信誉,信用。

【拱伏无违】抱拳举到头上,趴下身子,表示顺从。

【序齿排班】按年龄大小的顺序依次排列。序齿:同在一起的人按照年纪长幼来排次序。

词语扩展:

出自《西游记》的成语:花容月貌情投意合腾云驾雾大显神通

粗中有细无拘无束提心吊胆铜筋铁骨火眼金睛头破血流

句子解析:

1、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

介绍石猴的出生经过,真是神乎其神,让人惊叹不已。这里用精炼的语言写了石猴的出生环境和经过,真乃是一个神奇的仙境宝地!石猴的出生颇有神奇色彩,他是由一块饱受日月精华的仙石瞬间迸裂,产一石卵,见风化作而成。文章起笔显得石猴神异出众,为下文乃至全书写孙悟空的神通广大、降妖伏魔埋下了伏笔。

2、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这一组排比句主要写了石猴食、住、行、乐等悠闲自在的日常生活情景。语言精练,内容丰富,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个逍遥快活、自由自在、顽皮可爱的石猴形象,为下文石猴勇敢跳入瀑布做了铺垫。

3、众猴都道:“这股水不知是那里的水。我们今日赶闲无事,顺涧边往上溜头寻看源流,耍子去耶!”

通过猴子的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众猴生性好奇、贪玩成性的特征。

4、众猴拍手称扬道:“好水!好水!原来此处远通山脚之下,直接大海之波。”又道:“那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

从这里的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可以看出石猴自告奋勇接受任务,突出他无所畏惧、敢于冒险的精神。

“我进去”改为“我进去吧”好不好?

不好。因为“我进去!”能精确地表现石猴的勇敢自信、敢于冒险的精神。如果改为“我进去吧!”则语句平淡,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5、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

“暝、蹲、纵、跳”一系列动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石猴的机智、灵巧、敏捷、勇敢的特点。

6、石猴笑道:“这股水乃是桥下冲贯石窍,倒挂下来遮闭门户的。桥边有花有树,乃是一座石房。房内有石锅、石灶、石碗、石盆、石床、石凳。中间一块石碣上,镌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真个是我们安身之处。里面且是宽阔,容得千百口老小。我们都进去住,也省得受老天之气。”

写石猴详细地向众猴介绍水帘洞中的情形,初显石猴的领导才能,颇有猴王气势。

石猴为什么说发现了一个天造地设的家当?

因为石猴看到这个洞,就想到这是大家一个绝妙的安身之处。洞口隐蔽,比较安全,不会饱受老天之气。有花有树,环境优美。房内设施齐全,无需置备家当。而且这样对众猴说起,更有吸引力和说服力。

7、跳过桥头,一个个抢盆夺碗,占灶争床,搬过来,移过去,正是猴性顽劣,再无一个宁时,只搬得力倦神疲方止。

“抢、夺、占、争、搬、移”一系列动词的运用,描绘出众猴嬉戏玩耍的热闹场面,生动形象地表现猴子好动、好玩、顽皮可爱的特点,也表现众猴得到安身之处的高兴心情。

8、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

分析石猴的一番话,表现了他什么特点?

首先,石猴引用“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这句话,提醒大家要讲求信用,按照先前的拜他为王。因为众猴进入洞中玩耍嬉戏,一起狂欢,早已把誓言抛到脑后。再次,石猴讲明自己不仅敢于冒险进入洞中,还为大家找寻一个洞天福地,能享受成家之福,理所当然成为猴王。这番话句句在理,让人心服口服,表现了石猴的聪明机智、爽朗坦率,的确是一个头脑清醒、做事有心计、具有领导才能的合适人选。

9、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

“拱伏无违,序齿排班,朝上礼拜”描写了众猴心服口服拜石猴为王的情景。可见,石猴凭借自己的勇敢无畏、聪明机智赢得大家的敬仰和崇拜。

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石猴出世及他的生活情况。

第二部分(2、3自然段)讲石猴和群猴一起寻找山涧源头,来到瀑布旁,石猴第一个跳进瀑布,竟发现了水帘洞。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写群猴进入水帘洞,拜石猴为王。

课文主题:

本文通过写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众猴一起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瀑布并发现了水帘洞,因而被众猴拜为猴王的故事,表现了石猴聪明勇敢、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特点。

问题归纳:

1、石猴的日常生活情形是怎样的?

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2、结合全文,说一说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石猴是一个集猴、神、人三者为一体的神话人物形象?

首先他来历不凡,是一个感受日月精华的石猴,出世充满神奇色彩。其次,他具有动物特点——野性、机灵、顽皮。文中描写他出世后的生活生动地表现了这一点。第三,他具有人的思想感情,机警、聪明、勇敢以及心想他人的可贵品质,有时还透着天真、活泼的稚气。

3、联系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的意思。

一个人如果没有信用,不知道他怎么去做人。

连群猴都懂得这个做人的起码道理,如果作为一个大写的人,反而不讲诚信,这不是说连群猴都不如了吗?所以作为一个人,就应该讲究诚信。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7课《猴王出世》

吴承恩(约1500-1583) 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明代小说家,淮安府山阳县(现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他自幼敏慧,博览群书,尤喜爱神话故事。撰写了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

二:猴王出世课文图片

《猴王出世》节选自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第一回。课文主要讲述了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如人一般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表现了石猴活泼可爱、敢作敢为、无所畏惧的特点。

西游记是一部规模宏伟、结构完整、用幻想形式来反映社会矛盾的巨著,

吴承恩(1506-1583)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汉族,淮安府山阳县河下人(现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

吴承恩小时候勤奋好学,一目十行,过目成诵。他精于绘画,擅长书法,爱好填词度曲,对围棋也很精通,还喜欢收藏名人的书画法帖。少年时代他就因为文才出众而在故乡出了名,受到人们的赏识。官场的失意,生活的困顿,使他加深了对封建科举制度、黑暗社会现实的认识,促使他运用志怪小说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不满和愤懑。他自言:“虽然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实记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焉。” 50岁左右,他写了《西游记》的前十几回,后来因故中断了多年,直到晚年辞官离任回到故里,才得以正式创作《西游记》。为编著《西游记》,吴承恩远涉名山大川,积累了大量的感性素材。吴承恩曾经写过著名诗篇《二郎搜山图歌》。

三:猴王出世课文讲解

话说自从 *** 开天辟地,天下分为四大部洲,乃是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南赡部洲,北俱芦洲。

且说东胜神洲的海外,有一个傲来国。此国临海处有一座名山,唤花果山。那座山的顶上,有一块仙石,高三丈六尺五寸,周长二丈四尺,上有九窍把孔。此石自开天辟地以来,日日受天地之灵气,集日月之精华,经年累月,便孕育了仙胎。

有一日,仙石忽然迸裂,霞光万道,产下一个圆球般大的石卵。石卵随风而走,化为一个石猴,居然五官俱备,四肢皆全。他下地便学爬学走,还年了四方。那石猴更有神奇之处,只见他目运两道金光,射冲万里云霄。

此时,玉帝正端坐灵霄宝殿,聚集列位仙卿议事,忽见下界金光焰名,大吃一惊,忙命千里眼、顺风耳前往南天门打探。

不久,二人回报道:东胜神洲傲来国的花果山上,一块仙石产下只石猴,目射金光,故而惊动天庭。如今那石猴已服下人间食物,且说那石猴在山中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洞泉水,采山花果,觅细果,与山中百兽为友,日夜嬉戏于石崖、峰洞之中。

一日,天气炎热,石猴与群猴在山涧中洗澡避暑。只见那股铜水舞流而下,银浪翻滚,好不壮观。群猴闲来无事,便顺洞爬山,寻找自头,原来是一股瀑布飞泉。

众猴拍手称赞道:好水,好水!又一猴道:“哪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究竟再出来,且不伤身体的,我等即拜他为王。

忽见群猴中跳出那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只见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跳人瀑布中,待睁眼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波,分明是一架桥梁。他走上桥头,跳过桥中间,只见正当中有一个石碣。碣上镌刻有一行大字,乃是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他又见洞内有石锅,石灶,石碗,石盆,石床,石凳等,容得下千百口老小,真是个安身之处。那石猴喜不自胜,急忙跳出水外,将洞内详情告知群猴。

众猴听了,个个欢喜,都随石猴跳人洞中。正是猴性顽皮,一个个抢盆夺碗,占灶争床,搬来移去,只搬得筋疲力尽方才停下。这时,只见那石猴端坐在上面道:我如今为列位寻到这安身福地,你们何不拜我为王?

众猴听了,都信守承诺,一个个朝上跪拜,口称千岁大王。自此,石猴高登王位,便将石字隐去了,改称美猴王。猴王带领群猴,朝游花果山,暮宿水帘洞,自由自在,好不快活。

猴王出世课文原文,猴王出世课文讲解-第1张图片-

孙悟空是整部作品中个性最鲜明的人物,从这段文字的描述中不难看出,孙悟空自一出现就有了调皮、活泼,不受拘束的天性,这一点也奠定了整部小说中孙悟空热爱自由,大胆不羁的性格基调。

面对飞流直下的瀑布,石猴目标明确,毫不畏惧,霎时间进行了,蹲,纵,跳,等动作。果决,矫健,敏捷,彰显其王者风范。

一日,猴王与群猴喜宴之间,忽然心生烦恼,淌下泪来,不由叹道:今日虽不归那人王法律所束,也不受那麒麟凤凰所辖,怎奈将来老体衰,暗中有阎王老子管着,一旦身亡,又如何是好?

自然消失,望我主勿忧。

玉帝这才说道:此乃天地精华所生,不足为怪。

众猴闻听此言,想到生命无常 (佛教用语,指世间的一切事物都处在生,灭变化之中,此处指死亡),个个掩面悲啼。忽见那群猴中,跳出一个通背猿猴,高声叫道:大王,如今五座 (这是古人对动物的分类:人类叫裸虫,兽参明毛虫,禽类叫羽虫,鱼类叫鳞虫,昆虫叫介重)之内,唯有佛、仙、神三者,能与天地齐寿。

猴王闻听,满心欢喜道:我明日就下山,云游海角天涯,务必寻访此三者,学个不老长生之术。

次日,众猴替猴王折些枯松编做筏子,取了根竹竿做篙,又收拾些果品,放在筏子上。美猴王便辞别众猴,撑开筏子,漂漂荡荡,直向大海中划去。

一日,猴王撑筏子来到西牛贺洲地界。他登岸后寻访仙道多时,忽见一座高山。山林中长满奇花瑞草,好似仙境一般,他暗自揣想此处必有神仙府第。

他正看着,忽听得深林中有人唱道:相逢处,非仙即道, *** 讲黄庭。猴王听了,满心欢喜道:神仙原来藏在这里!

他连忙寻声跳人林中,见是一个樵夫正在那里举斧砍柴。

猴王忙走上前叫道:这位老神仙,弟子有礼了!

那樵夫慌忙丢了斧,转身答礼道:我怎敢当'神仙二字?这首歌,乃是一个神仙教我的。此山叫作灵台方寸山。灵台和方寸都是心的别称,此处使用了隐喻手法,山中有座斜月三星洞,洞中有个须菩提祖师,他才是真正的神仙呢。

猴王依樵夫所说,走了约有七八里远,果然望见一座洞府。洞府附近长着千万株老柏修竹,门外布满奇花香草,石崖悬壁有仙鹤鸣叫,风凰飞翔,真乃一处福地。猴王见山崖上立着一块石碑,上有一行大字,正是,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猴王十分欢喜,看够多时,却不敢敲门,便跳上松枝梢头,摘松子吃。

片刻间,只听嗯呀的一声,洞门开了,里面走出一个仙童来。

那仙童笑道:我师父正在登坛讲道,还未说出缘由,就教我出来开门,说:外面有个修行的来了,可去接待一下。’想必就是你了?未卜先知,从侧而烘托出菩提祖师是位得道高人。

猴王喜道:是我,是我。那童子便引着猴王进入洞府,来到祖师的登台之处。

猴王见了祖师,连忙倒身下拜,磕头道:“师父!弟子诚心来学道,这厢有礼了!

祖师道:你是哪里人氏?且说清籍贯姓名,再拜不迟。猴王道:弟子乃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水帘洞人氏。

祖师听了,喝道:你个漫天扯谎之徒,哪里能修什么道!东胜神洲到我这里,隔两重大海和一座南赡部洲,你如何就到得这里?

猴王叩头道:弟子所言绝无半点虚假。弟子漂洋过海,四处游访,有十几个年头,如今才访到此处。祖师道:既是如此,也罢。你姓什么?

猴王道:我只记得花果山上有一块仙石,某年仙石破裂,我便出生了,因此并无姓名。

祖师知他是天地生成,十分欢喜,便收他为徒。祖师见他是猢狲本性,便从他身上取了姓氏,教他姓孙。

祖师又道:我门中弟子排到你正好是个'悟’字,我就与你起个法名,叫作'孙悟空’,你看如何?借由对话写出孙悟空名字的由来,言简意赅。

猴王笑道:好,好,好!从今往后弟子就叫孙悟空了!我有名字了!我有名字了!

任何一个英雄的诞生都不是悄无声息的,本回中,

四:猴王出世课文朗读视频

原来是自从开天辟地以来,总是受天地恩惠,日月精华,感受的久了,于是就通了灵气。 对不起,我没有原文,所以第二个问题……抱歉了 是《西游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