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秀 > 生活 > 正文

​令人意外!国产歼-7几十年前就已拥有一项F-35引以为傲技术

2024-06-20 06:37 来源:爱尚秀 点击:

令人意外!国产歼-7几十年前就已拥有一项F-35引以为傲技术

令人意外!国产歼-7几十年前就已拥有一项F-35引以为傲技术

F-35是美国三军的新一代标准隐身战斗机,将取代目前F-16战斗机的地位成为西方世界的“国际战斗机”。虽然F-35从气动布局上可被视为F-22“猛禽”的单发缩小型,沿用了后者的外倾双垂尾保守气动布局,但该机还是融入了颇多创新设计。

令人意外!国产歼-7几十年前就已拥有一项F-35引以为傲技术

其中之一就是F-35的座舱盖。F-35和F-22同样采用整体座舱盖设计,但F-35座舱盖内部有一根加强隔框,风挡和座舱盖区域的玻璃采用双厚度设计,这样在较薄的座舱盖区域就能通过微型爆破索实现穿盖弹射,大幅降低弹射逃生反应时间。

F-35座舱盖设计的另一个特点是几乎没有后向视野。F-35的座舱像第二代战斗机那样埋入前机身,如此设计不是为了降低气动阻力,而是为了能让F-35B在机背塞入一部升力风扇。由于F-35A/B/C三型之间需要保持尽可能高的通用性,所以全家族就保留了这种二代机座舱外观。

令人意外!国产歼-7几十年前就已拥有一项F-35引以为傲技术

为了解决后向视野问题,F-35创造性地采用了光电分布式孔径系统(EODAS)。通过遍布全机的红外传感器阵列再加上头盔显示系统,F-35可为飞行员提供360度红外图像,并透过座舱“透视”外界,这让座舱盖的后向视野问题变得无足轻重。

令人意外!国产歼-7几十年前就已拥有一项F-35引以为傲技术

令人意外!国产歼-7几十年前就已拥有一项F-35引以为傲技术

F-35座舱盖的最后一个特点是向前掀开而不是传统后开设计。主要原因还是为了给F-35B那该死的升力风扇腾出空间,有这个大家伙在,F-35的机背根本塞不下座舱盖铰链和液压撑杆,只能采用前开设计。F-35的设计师发现前开设计居然带来了两个额外好处,一是前置铰链和撑杆降低了座舱盖重量,二是拆装弹射座椅时无需拆除座舱盖,提高了座椅维护效率。于是洛马公司就把这个前开式座舱盖作为F-35的一个优点广为宣传。

令人意外!国产歼-7几十年前就已拥有一项F-35引以为傲技术

看到这里有读者应该会微微一笑,不屑地表示歼-7战斗机早在几十年前就采用过这种整体前开式座舱盖,F-35不过是东施效颦而已。

令人意外!国产歼-7几十年前就已拥有一项F-35引以为傲技术

的确,在早期歼-7和歼-7I战斗机上,座舱盖和风挡是二合一的整体式结构,由单块风挡玻璃和舱盖玻璃及舱盖金属框架构成,而且是向前开启。这样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超音速弹射时飞行员暴露在高速气流下受伤的问题。在弹射时,歼-7和歼-7I战斗机的弹射座椅顶部会顶住座舱盖后缘,让座舱盖绕着前端铰链转动,等弹射座椅出舱后,座舱盖也就全部扣在了弹射座椅之前,让飞行员免遭高速气流的吹袭。座舱盖在弹射座椅减速到一定速度后会自动分离,随后飞行员与座椅分离,打开降落伞完成救生过程。

令人意外!国产歼-7几十年前就已拥有一项F-35引以为傲技术

这种整体式座舱盖设计是我国随米格-21F-13战斗机一并引进的,正式名称为“带离式弹射救生系统”。苏联空军认为该设计很成功,提高了高速弹射逃生的成功率,于是一直沿用到米格-21PF改进型上。但这种整体座舱盖在我国却出现水土不服,导致了多起歼-7弹射失败事故。

由于黄种人和白种人在身材比例上的差异,导致我国飞行员的平均身高虽然低于苏联飞行员,但平均坐高却比苏联飞行员要高37毫米,也就是说我国飞行员上身长下肢短。于是飞行员在驾驶歼-7和歼-7I战斗机时,头盔基本上就直接顶在了座舱盖内侧。在弹射座椅启动瞬间,飞行员头盔会猛烈撞上座舱盖,导致颅脑损伤和颈椎骨折,成为当时歼-7弹射事故的主要原因。

令人意外!国产歼-7几十年前就已拥有一项F-35引以为傲技术

为了解决这个要命的问题,成飞从歼-7II开始改用由固定风挡后开座舱盖座舱盖组成的传统座舱盖设计,弹射程序也改成了传统的先抛盖后弹射,这虽然降低了弹射极限速度,却大幅提高了逃生成功率。成飞在歼-7MG、歼-7G等后期型号上更是采用先进的穿盖弹射方式,使用微型爆破索炸碎座舱盖玻璃,省去抛盖程序,进一步提高了歼-7的救生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