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秀 > 生活 > 正文

​顾恺之三绝(东晋画家顾恺之三绝)

2024-01-22 15:38 来源:爱尚秀 点击:

顾恺之三绝(东晋画家顾恺之三绝)

东晋顾恺之的三绝指的是什么

顾恺之是东晋著名画家,他被称为中国书画之祖,山水画在他的作品中成型,人物画在他的作品中得到完善。据史书记载,他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

顾恺之,字长康,晋陵无锡人也,博学有才气。人问以会稽山川之状,恺之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若云兴霞蔚。"恺之每食甘蔗,恒自梢至根。人或怪之,云:"渐入佳境。"

尤善丹青,图写特妙,谢安深重之,以为有苍生以来未之有也。每图起人形,妙绝于时。尝图裴楷象,颊上加三毛,观者觉神明殊胜。

尤信小术,以为求之必得。人尝以一柳叶绐③之,曰:"此蝉所翳叶也,取以自蔽,人不见己。"恺之喜,引叶自蔽,信其不见己也,甚以珍之。

故俗传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

据说大才子顾恺之身怀“三绝”,究竟是哪三绝?

在我国的历史上,出现了很多文艺双全的人,这些人在艺术领域中有很高的造诣。就比如我国东晋时期的大才子顾恺之,他出生在贵族家庭,受到过精英教育,而他本身确实是非常有能力,所以最终成为了名留青史的艺术家。另外他还有身怀“三绝”的才能,那么,顾恺之到底是身怀哪“三绝”呢?其实就是“才绝”“画绝”“痴绝”。对于一般人能够身怀一绝就不得了了,而顾恺之居然能够身怀“三绝”。

顾恺之的“才绝”在于他的博学,并且表述出来让人觉得非常的妙。众所周知,甘蔗是根部最甜的,因此很多人吃甘蔗的时候会首选根部,其次是中间,最后才会吃顶部,但是顾恺之却与别人反其道而行之。这让人感到不解,为何要从最难吃的部分开始吃呢?顾恺之就说了渐入佳境,这个回答真的让人服气,从最难吃的开始吃,越吃越甜,那可不就是渐入佳境吗?

顾恺之的画也是非常有特点的,并且画艺非常的高超,以致于很多的名家都喜欢收藏他的画作,他的绘画水平力能够与曹不兴、陆探微、张僧繇并称。如今留有顾恺之的画作并不多了,想要见到顾恺之的画,也只能去博物馆看了。虽然顾恺之的家庭环境确实是非常的好,并且吃穿不愁,完全有条件去学习,但是这与顾恺之本身的天赋、性格以及努力有很大的联系。

.

而顾恺之的“痴绝”也并不是说他痴笨,而是描述顾恺之对学习绘画的坚持,不被外物所扰的程度,可以说他在学习绘画的时候,注意力高度集中,并且持久,不会被其他事情所干扰,因此顾恺之这一生才能在绘画、才情中达到如此高的成就。

顾恺之的三绝指的是什么

顾恺之的三绝指的是才绝、画绝、痴绝。顾恺之是东晋著名的画家、绘画理论家,他被称为中国书画之祖,山水画在他的作品中成型,人物画在他的作品中得到完善。

顾恺之博学多才,擅诗赋、书法,尤善绘画,精于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与曹不兴、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顾恺之作画,意在传神,其“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论点,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顾恺之是东晋著名画家,为什么被人称为“三绝”?

提到《洛神赋图》,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作为我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是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所绘。顾恺之,字长康,博学多才,擅长诗词歌赋以及书法绘画,被人称之为三绝:画绝、文绝、痴绝。

顾恺之在当时知识渊博并且才华横溢,但是淡薄名利,以“痴黠参半”、“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达到他艺术最高的成就。在《世说新语》中提到顾恺之吃甘蔗与常人不同,被人都是从最甜开始吃,吃到不甜就扔掉,但他却从最下面开始吃起,越吃越甜,这其中也可以看出他的大智慧。人们将曹不兴、陆探微、张僧繇、顾恺之并成为“六朝四大家”,其作品意在传神,主张绘画要表现出人物的精神状态以及性格特征。其“以形写神”等观点,为我国传统书画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顾恺之的官职虽然一直都不是很高,但是因为他在绘画和文学上的成就在当时还是具有很高的人气的。当时的人们都说顾恺之有三绝,就是痴绝、画绝和才绝。其中,痴绝就是指顾恺之的为人率真、幽默,并同时又有点痴呆的感觉。画绝就是指他在绘画上面的造诣,从而肯定了他的绘画功底十分了得。文绝是说他博学多才,非常擅长写诗作赋,在书法方面也非常精通。

顾恺之流传在世间的文学作品并不是很多,主要能反映他的文学成就的应该是《观涛赋》和《筝赋》。他的绘画作品比较多,但是有很多都已经流失。顾恺之的绘画作品的题材十分广泛,不仅有人物画,世俗故事等,还有飞鸟走兽和山水绘画等。

顾恺之有哪三绝?

顾恺之三绝是什么?顾恺之作品有哪些呢?

顾恺之是东晋著名的画家、诗人,是水墨画的鼻祖之一,顾恺之博才多学,擅长诗词书画,当时人把顾恺之称为三绝,分别是画绝、文绝和痴绝。

有一篇文言文《顾恺之三绝》中,详细介绍了顾恺之为什么会被称为三绝,画绝是因为顾恺之尤其擅长于绘画,而且画得出神入化,当时没有人能跟他比。文绝是因为顾恺博才多学,每次别人问他关于会稽山的山和水的形状和外貌的时候,顾恺之是这样说的:“千山秀丽,万水争流。草和树木朦朦胧胧,就像是云朵和彩霞”。痴绝就是来自一个有趣的故事了,有人曾经给顾恺之一片柳叶来欺骗他:“这是蝉用来遮蔽自己身体的,你用来遮蔽自己,别人就看不见你了。”结果顾恺之相信了,闹出了一场笑话,所以大家印象深刻。因此当时人称顾恺之为三绝。

顾恺之擅长肖像、历史人物、禽兽和山水等等题材的画作,他主张传神,注重画龙点睛,顾恺之流传的画作《洛神赋图》,《洛神赋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一共分为三部分,描绘的是曹植和洛神纯真的爱情故事,顾恺之忠实于原作故事的基础上,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生动形象传达了两人之间的感情。

第二个是《女史箴图》,"女史"指宫廷妇女,"箴"则为规劝之意。有一本书《女史箴》讲述的是晋初惠帝时,贾后独揽政权,贾后为人多疑,并且沉迷享乐,于是文人张华便以历代贤记事迹撰文以为鉴戒,顾恺之看到书之后,将集中的文章分段一段一段画成画,并且题上原来的箴文,因此产生了中国历史上的旷世名作《女史箴图》。

顾恺之三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