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秀 > 社会 > 正文

​火山引擎、腾讯们,看透了大模型这场“猫鼠游戏”

2023-10-17 21:23 来源:爱尚秀 点击:

火山引擎、腾讯们,看透了大模型这场“猫鼠游戏”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文 | 智能相对论,作者 | 沈浪

" 数据飞轮 " 是火山引擎面向 B 端市场重点打造的概念,其目的在于以 " 数据消费 " 为核心,构建 " 用数据驱动业务提升,用业务推动数据提效 " 的数字商业模式。

尽管当前 AI 大模型引爆了市场,各大厂商相继发布自家的产品,但是作为字节跳动旗下的云服务品牌——火山引擎似乎并不着急,其重心依旧还是放在 " 数字飞轮 " 的构建上,大模型只是服务于 " 数据飞轮 " 的新技术。

9 月在上海举办的 " 数据飞轮V-Tech 数据驱动科技峰会 " 上火山引擎数智平台 VeDI 推出 "AI 助手 ",通过接入 AI 大模型,实现用自然语言 " 找数 "、辅助数仓模型研发、优化代码,同时还能完成可视化图表的生成,对话时实现归因分析等功能。

在此之前,7 月,在 2023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国家标准委指导的国家人工智能标准化总体组宣布我国首个大模型标准化专题组组长,由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与科大讯飞、华为、阿里、百度等企业联合担任。

这意味着,百度、阿里、华为等大厂正式入局大模型 " 国家队 "。

而火山引擎则还在 " 摆弄 " 着自家的 " 数据飞轮 ",其自研的云雀大模型正在内测中,并在 8 月也才刚刚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备案。

那么,火山引擎真的滞后了吗?下一步,大模型正在加速走向各行业、场景应用,已是共识,市场对大模型的关注也从通用领域转向垂直领域。正对应了那句话," 不管白猫黑猫,能捉到老鼠的就是好猫 " ——市场迫切地需要大模型应用能深入地解决实际业务问题。

回过头来看,火山引擎的思路有着独特的坚持,在大模型上落后一程,在场景应用上却始终主攻自家擅长的数据领域。这家新晋大厂,虽然不急于表现自家的大模型,却也不想落后于大模型时代。

大模型的终局仍是 " 猫鼠游戏 "

从云计算到大模型,技术概念的迭代层出不穷。然而,任何一项新技术的终局,都必然是一场 " 猫鼠游戏 ",即 " 猫抓老鼠 " 对应技术应用要解决实际业务问题。

拆解火山引擎的 " 数据飞轮 ",在两端分别为 " 数据 " 和 " 业务 ",两者互为目的、协同服务。数据为业务提供决策依据,确保业务开展更有效、更精准。而业务的增长则推动数据涌向,扩大数据样本,促使数据管理流程优化,继续服务于业务。

" 数据飞轮 " 的核心是将数据盘活,服务业务。站在技术发展的角度来说,以大模型为例,当前市场高度聚焦垂类大模型,不断推进大模型应用走向行业场景,其背后的深意无非就是解决业务问题的能力考量。

云计算不重要,大模型也不重要,能解决实际业务问题带来业务增长最重要。腾讯总裁刘炽平强调,腾讯对 AI 一直有所布局,"AI 及大模型对于腾讯整个业务来说是一个增长的扩大器 "。长期以来,腾讯一直在有利用 AI 技术赋能内部业务,实现降本增效,推动业务发展,譬如广告游戏、短视频及云业务等。

腾讯不急于表现自家的大模型产品。直到 9 月初,腾讯混元大模型才正式在 2023 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亮相。

尽管大模型才刚刚爆发,然而市场留给大模型的时间不多。很多大模型一经亮相,就刻不容缓地要投入市场、投向行业进行应用验证,甚至不在内部 " 测验 " 一番,都不好意思拿出来遛。

比如,混元就已经接入了腾讯 50 多个业务测试并取得初步效果,包括腾讯云、腾讯广告、腾讯游戏、腾讯金融科技、腾讯会议、腾讯文档、微信搜一搜、QQ 浏览器等业务和产品,正逐步成为腾讯公司的业务智能底座。

围绕大模型所展开的 " 猫鼠游戏 " 非常紧迫," 猫要抓到老鼠 " 是市场迫切需要看到的。而这也成为各家大模型接下来竞争的要点,不能是 " 纸上谈兵 ",或是借热度蹭概念,市场更看重实际的场景落地。

火山引擎、腾讯这一类相对低调的厂商,可以不那么快对外披露自家的大模型进程,但是其大模型必须要深入自家或第三方伙伴的业务中,在业务中取得相应的成效。

" 猫鼠游戏 " 的胜利规则

年初,在谈及大模型时,火山引擎总裁谭待曾直言:不急于推出只有 30 分的大模型,核心是赋能其他人做这件事。

相比前几年来说,市场趋于务实,30 分的大模型摆在今天的市场上毫无意义。在大模型集中爆发的阶段,有多少大模型产品急于表现,而过早的推向市场,最终承受不了四面八方涌来的用户的试验,落个群嘲的下场。

这些现象都在表明,在大模型领域的 " 猫鼠游戏 ",赢家不在于 " 猫 " 有多大,出来得有多早,而是能否 " 抓到老鼠 " ——到行业场景中,去解决实际的业务问题。

在火山引擎数智平台 VeDI 上,大模型的相关应用目前来说还是比较小的一部分,全平台服务涵盖了 PaaS、SaaS、解决方案、咨询各类数据产品。今年 3 月,火山引擎才开始将大模型与数据产品结合,后在快速迭代的小规模测试中验证了大模型所带带来的增效价值,进而开始在数据产品的场景中大规模尝试。

很显然,解决企业的数据消费问题是火山引擎面向 B 端市场的焦点,而大模型只是今年新加入的技术能力,并非 C 位。

在「智能相对论」看来,这样的路径无碍火山引擎日后在大模型市场的地位,相反,只要火山引擎能成功解决企业的数据消费问题,而其中用到了自家的大模型,那么火山引擎大概率要在大模型市场上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 " 猫鼠游戏 " 里,谁能抓到老鼠,谁就是好猫。大模型对应的市场仍是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范畴,企业数字化问题的解决始终是首位。

腾讯云副总裁、腾讯云智能负责人、优图实验室负责人吴运声对此也有类似的观点,他认为," 企业需要的,是在实际场景中真正解决某个问题,而不是在 100 个场景中解决 70%-80% 的问题。"

也就意味着,能在企业场景中真正解决某个问题,就已经是一个较为成功的大模型产品了。那么,回过头来看火山引擎、腾讯等大厂,无疑是看透了大模型这场 " 猫鼠游戏 "。

现如今,字节跳动内部 80% 的员工可以直接使用数据产品,可管理、运营的数据资产覆盖 80% 的日常分析场景。这就意味着,火山引擎数据产品的使用率以及可管理运营的数据资产在场景中的覆盖率都提升到了较高的水平,并在内部初步实现了 " 数据飞轮 "。

这也正对应火山引擎内部对 " 数据飞轮 " 的期待,即企业 80% 的员工可以直接使用各种数据产品,保证数据消费普惠,80% 的数据资可管理、可运营,满足企业日常业务场景,最终让数据与业务双向流通,提升数据使用效率。

聚焦来看,火山引擎仍是比较克制的,这或许也能让其在接下来的 " 猫鼠游戏 " 中表现得更从容,以最终成为 " 猫抓老鼠 " 的赢家。

结语

撇开大模型这个热度,现如今火山引擎、阿里、百度、华为、腾讯等大厂面向 B 端市场在做的大部分事情都可以归属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技术的崛起、爆发、融合、共通基本上是一条完整的链路,从云计算到人工智能,没有例外。

技术在变,而问题始终还是那些问题。企业迫切需要的并非多少新技术的加入,而是多少有效技术的赋能。" 数据飞轮 " 的背后,能让市场看到火山引擎始终坚持以业务问题为导向,在做产品升级、技术迭代。

作为大厂在 B 端服务的后发者,能抓住业务问题来从侧面切入当前的大模型市场,无疑是一个聪明的选择。大模型的终局,在于最后谁抓住了 " 老鼠 " —— " 猫鼠游戏 ",会拉开大模型领域下半场的深度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