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秀 > 社会 > 正文

​冷兵器时代的王——蒙古骑兵

2025-10-30 15:01 来源:爱尚秀 点击:

冷兵器时代的王——蒙古骑兵

蒙古骑兵,一个神一样的存在。若讲兵法韬略它远没有孙子兵法古老,但是蒙古骑兵却能够将朴素的战法运用到炉火纯青。善于在实战中一次次锤炼,一次次总结,一次次成长。这才造就了无敌王者蒙古骑兵。

有人讲蒙古骑兵强大是因为蒙古人天生好斗,有其合理性但最为重要的是极寒气候给予了蒙古人坚韧、忍耐力极强,使得蒙古骑兵能够在恶略环境中生存。通过试炼,通过抢劫来获取重要的物资,蒙古人常年吃肉,体格强壮。

早在数千年前的中国智慧先贤们发明了象棋。小小棋盘上可以推演出无数兵法,善于下象棋的人们比较注重车马和炮的联合应用。

蒙古骑兵之所以所向披靡,固然得益于蒙古骑兵的战术、战法、箭术利器和后勤补给能力,但更为依赖于蒙古的战马和火炮技术的应用。

蒙古马虽然矮小但耐力较强,长于在茫茫雪原远距离奔跑,正所谓小有小的灵活,蒙古骑兵在对战中世纪的欧洲重装骑兵时充分发挥其机动灵活的特质分散、穿插分割包围逐步打败欧洲联军。南宋政权尽管善于守城但在接连失去幽云十六州、部分北方育马场之后的南宋政权更难对抗蒙古骑兵,只能够靠海运或者从云南大理买马,但这些马根本敌不过蒙古马。

另外蒙古骑兵尤为重视攻城利器,宋朝时期一些人称蒙古人为未开化的蛮族,但就是这些由原始部落通过一次次学习掌握了投石机火炮技术等各种攻城器具,每攻下一座城池都要搜集能工巧匠服务军中。在成吉思汗西征期间,蒙古军队采用了火焰发射器,火油筒,一窝蜂火箭等火炮武器,在进攻欧洲的高大城邦堡垒时才能够数度攻破城池屠戮、震慑抵抗的异族军民。

蒙古骑兵所向披靡,蒙古强盛时期骑兵数量只有20万到30万却能够两线作战,数次挑战军队数量远胜自己的对手,在蒙古骑兵主力死磕南宋政权之时,公元1241年贝拉四世把从法国,日耳曼和捷克来的条顿骑士一起组成了一只10余万人的重骑兵军队,布置在佩斯城。而蒙古派出的是拔都和速不台的6万蒙古骑士。蒙古名将拔都仅用三万轻骑兵做诱饵吸引欧陆联军10万余人,凭借精湛的箭术与敌展开周旋并且还能够在撤退途中射杀敌人。

通过穿插、迂回、包抄等战术运用成功将欧陆联军10万人引入由速不台指挥的另外3万蒙古重装骑兵的包围之中。这场6万对10万的以少胜多围歼战就这样发生了,而且作为战役主将拔都、速不台丝毫没有过分沉浸在胜利喜悦之中,依旧遵循“围三阙一”的古老战法。作为主场东道主的欧陆联军尚有主场优势的加持却落的全军覆没令人唏嘘不已。

如果站在天时、地利、人和的角度分析,那么整个中世纪欧洲大陆处于封闭、僵化、保守的混沌状态 ,对任何新鲜事物都缺乏兴趣;宋、金、西夏因连年战争无暇他顾;恰逢此时蒙古业已统一蒙古兵马强盛则是蒙古骑兵占据天时之力利;

蒙古在统一蒙古之后占尽优良牧场控制绝好的战马,占据广阔大草原拥有足够的战略储备能力则是蒙古骑兵占据了地利之便;

蒙古在统一之后改革军制设置:十人为一队,十队编为一个百户,十个百户组成一个千户,十个千户组成一个万户,万户是蒙古军队的最高编制。靠军功改变家庭命运的奖励机制促进了蒙古人全民皆兵。人人都依仗军功获得生存物资。极大团结了内部群众。

木华黎、赤老温、博尔忽、博尔术就是凭战功从百户、千户、万户一步步提拔起来的这其中有多数是从敌对势力拉拢过来的,这种向心力靠的是任贤不唯亲。如此才能有将星璀璨的局面。他们在成吉思汗铁木真、窝阔台、蒙哥、忽必烈等数代蒙古领袖的带领下,东征西讨、纵横天下,用了70年的时间,建立起了一个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元帝国与四大汗国,横跨亚欧大陆面积高达1300万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