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秀 > 社会 > 正文

​宸妃封号意义及历史上的其他宸妃,除了武则天和海兰珠,还有谁?

2025-08-14 20:52 来源:爱尚秀 点击:

宸妃封号意义及历史上的其他宸妃,除了武则天和海兰珠,还有谁?

在古代,存在一个非常特殊的后妃封号——“宸妃”。这个称号来源于“宸”,意为皇帝所在,象征着皇帝权力的高度。历史上,宸妃这个称号首次出现是在唐朝,当时李治想提拔他的昭仪武则天为妃子,但是后宫的妃位已经满了。于是,为了让武则天晋升妃位,李治特别创立了“宸妃”这个称号。

然而,“宸”这个字太过敏感,宰相们都反对这个提议。因此,历史上无法确定武则天是否真正成为了宸妃。

除此之外,还有另一个著名的宸妃——清朝皇帝皇太极的宠妃海兰珠。皇太极对海兰珠非常钟爱,甚至能在她病重之际不顾内忧外患,飞奔回去探望她。海兰珠去世后,皇太极追封她为“元妃”,表达了对她深深的怀念和爱意,也是对海兰珠地位的一种肯定。

除了武则天和海兰珠之外,历史上确实存在着其他五位宸妃,其中一位来自宋朝,而另外四位则属于明朝。尽管她们并非皇帝的真爱,但她们的一生却经历了许多曲折和困难。

宋朝的宸妃是仁宗的母亲。不过,她的结局却并不那么圆满。

明朝的四位宸妃分别是孝宗朱祁钰的宸妃郑氏、英宗朱祁镇的宸妃张氏、宣宗朱瞻基的宸妃田氏以及神宗朱翊钧的宸妃李氏。她们的人生经历都充满了各种曲折和挫折,有的被废黜、流放,甚至有些还遭到了杀害。

这些宸妃们的故事展示了后宫中权谋斗争和宫廷政治的激烈竞争。尽管她们的地位不及皇后,但她们的一生却丰富多彩,也反映了古代后宫生活的复杂性。

01、宋朝的李宸妃

李宸妃是宋仁宗的生母,但在她有生之年,宋仁宗并不知道这个事实。据记载,李氏的父亲早逝,母亲改嫁,因此年幼的李氏只能削发为尼,在寺庙中长大,后来因为她的美貌而进宫成为侍女。她所侍奉的正是宋真宗最宠爱的女人刘娥。

宋真宗想立刘娥为皇后,但由于她出身低微且没有儿子,大臣反对。于是,宋真宗计划让李氏侍寝,生下儿子后谎称是刘娥所生,以此来满足立刘娥为皇后的愿望。

宋真宗宠幸了李氏,十月怀胎后,李氏生下了一个儿子,即后来的宋仁宗赵祯。宋真宗将赵祯记到刘娥名下,并对外宣称这是刘娥所生,将刘娥封为皇后。而真正生下小皇子的李氏,却只是一个小小的宫女。直到6年后,她再度生下一个女儿,才被封为才人,后来又升为顺容,成为一个中等级别的妃子。

赵祯虽是宋真宗的第六子,但因为其他五个儿子都早夭,他是唯一一个活下来的儿子。又因为他是皇后刘娥的名义上的嫡子,理所当然被立为太子,并顺利继位,即宋仁宗。

刘娥以太后的名义垂帘听政,而李氏则只是先帝留下的普通妃子,被刘娥发配到宋真宗的皇陵去守陵。据《宋史》记载,李氏从来不以宋仁宗的生母的身份自傲,她在刘娥掌权的时候,恐怕也不敢让这个消息传出去,宋仁宗也不知道刘娥实际上并不是自己的亲生母亲。

宋仁宗23岁那年,李氏病重。就在李氏去世的当天,刘娥终于派人把李氏追封为宋真宗的妃位,封号是“宸妃”。这种尊号在宋朝有特殊意义。虽然封号迟到了很多年,但也可以看出刘娥对李氏的尊重和重视。

宋史中也有这样的一段记载:李氏去世后,宰相吕夷简建议刘娥要为她举办隆重的葬礼。刘娥似乎并不在意地回答说,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宫人,没有必要操劳这么多人。

吕夷简连忙提醒刘娥,指出这可是皇帝的生母,即使为了刘氏的未来也应该给予她体面的安葬。

刘娥听后脸色大变,表示:“宫人,李宸妃也,且奈何?”

从这段记载可以看出,封号“宸妃”可能是在李氏去世后追封的,而不是生前册封。李氏作为皇帝的生母,本应该被追封为皇后,但刘娥为了掩盖宋仁宗的身世,只是将她追封为宸妃。这表明“宸妃”这个封号在宋朝社会中具有特殊的意义。

刘娥去世后不久,宋仁宗的叔叔赵元俨向他透露了一个惊人的消息:他的亲生母亲是前一年去世的李宸妃,而不是刘娥。赵元俨还表示,李宸妃死于非命,似乎是被刘娥所害。

宋仁宗十分震惊和愤怒,随即下令宣布此事,并追封李宸妃为庄懿皇太后。在为李宸妃换棺改葬时,宋仁宗还亲自前往探看,以便确认真相。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刘娥当年听从宰相的建议,厚葬了李宸妃并让她穿着太后的服饰下葬,宋仁宗在看过母亲的遗容后,认为她不可能是被刘娥害死的。因此,他对刘娥的家人依然友好。之后,宋仁宗又追谥李宸妃为“章懿皇后”,并将其升祔太庙,大力提拔李宸妃的家人。

此外,为了弥补自己从小不能与生母相处的遗憾,宋仁宗还把自己的爱女福康公主嫁给了李宸妃的侄儿李玮,进一步提升李家的地位。这个故事也被电视剧《清平乐》所传颂。

02、明朝的4个宸妃

如果只看李宸妃的遭遇,可以说她是堪比皇后的荣耀,这一观点并无争议。

事实上,如果不是因为她的儿子被抱走并记在刘娥的名下,李宸妃本应成为皇帝的母亲,并在去世后追封为皇后。然而,由于一旦追封她为皇后,就会暴露宋仁宗的真实身世,刘娥只能将她追封为宸妃。

然而,到了明朝时期,宸妃这个封号的意义已经不再那么特殊。

明朝第一个宸妃是明英宗的万宸妃。与明英宗深爱的发妻钱皇后、为其生下太子的周贵妃以及临终前特别留下遗诏要求合葬的刘敬妃相比,万宸妃在明英宗的后宫中可以说是相对透明的。

她最显著的特点是为明英宗生育了4个儿子和2个女儿,成为明英宗后宫生育孩子数量最多的妃子。

然而,她的宸妃封号在地位上仍低于贵妃,因此无法与皇后的荣耀相提并论。

明朝的第二个宸妃是邵氏,她同时也是嘉靖皇帝的祖母。

邵氏封为宸妃时,明宪宗已经病重,后宫内部权力斗争激烈,因此她并没有特殊的地位和荣耀。不过,她还是为明宪宗生下了3个儿子,其中朱祐杬曾一度成为继承人的候选人。

明宪宗去世后,邵氏被留在深宫,她的儿子朱祐杬则作为兴王远赴湖广安陆州就藩,因此母子之间的联系十分有限。

25年后,邵氏得知儿子去世的消息,感到十分悲痛,只能通过书信表达自己的怀念之情。

邵贵妃没有想到,在她有生之年,竟然能够见到自己的孙子。

朱祐杬去世后的两年,明武宗朱厚照也驾崩了,没有留下儿子继承皇位。太后和大臣们通过《皇明祖训》,选定了新的皇位继承人,即朱厚熜,他是朱祐杬的儿子,也就是邵贵妃的孙子。最终,朱厚熜登上了皇位,成为后来的嘉靖皇帝。

当嘉靖皇帝进宫拜见祖母时,邵贵妃已经年迈,双眼失明。她无法看到孙子的容貌,只能用颤抖的手摸索着感受嘉靖的身体。

嘉靖随后尊她为皇太后。实际上,作为皇帝的祖母,按理应该被尊为太皇太后。然而,嘉靖正处于与大臣们的争议中,他是通过祖训被过继给明孝宗并登基的,因此不仅不能称呼自己的亲生父亲为父亲,也无法将祖母尊为太皇太后。

邵太后在嘉靖登基一年后逝世,当时嘉靖不顾大臣们的反对,将她安葬在明宪宗的茂陵之中。

多年后,在嘉靖成功地在大礼议中获得胜利之后,他终于追尊邵氏为明孝宗的皇后。

明朝的第三和第四位宸妃都是嘉靖皇帝的妃子。

其中,沈氏于嘉靖十年进宫成为九嫔之一,被封为僖嫔。三年后,嘉靖的第二任皇后被废黜,方氏成为第三任皇后,而沈氏也因此晋升为宸妃。

当时,沈氏只有18岁。她被选入后宫是为了希望能够生下儿子,但未能如愿。沈氏只担任宸妃职位两年便晋升为贵妃,并很快晋升为皇贵妃。在方皇后去世后,嘉靖不再立后,沈皇贵妃成为后宫中最尊贵的女人。

沈皇贵妃在嘉靖去世后活了15年,享年65岁,直到万历九年才离世。

正史中对沈氏的记载较少,除了晋升的经历外,没有更多详细的记载。然而,在明朝时期的《吴兴艺文补》一书中,她被描述为一个知书达理、性情温和的女子,曾劝谏嘉靖皇帝不要出游湖北。

而在沈贵妃晋升为贵妃后,嘉靖还封了一位姓王的女子为宸妃。关于王宸妃的记载非常有限,我们只知道她没有子女,在嘉靖去世之后仍然存活着。

03、宸妃有什么特殊含义吗

宋朝时期,宸妃这个封号显得十分特殊,整个宋朝只有宋仁宗生母李宸妃被封为宸妃。

然而,到了明朝,宸妃这个封号似乎变得普遍了,成为后宫中的一个常见称谓。除了皇后之外,还有皇贵妃和贵妃这两个更尊贵的封号。

明朝的四位宸妃似乎并没有展现出特别之处,她们在后宫中似乎是相对普通的存在。有两位宸妃甚至在任职不久后就晋升为贵妃,显示着贵妃身份更加尊贵。

因此,可以说,并非宸妃这个封号本身了不起,而是武则天和海兰珠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非同寻常。

您觉得呢?